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在萬人參與、萬眾矚目中落下帷幕,中公教育第一時間對申論試題進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解讀。綜觀試題,中公教育專家認為,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市地級申論在給定材料上,緊扣轉型期新問題、突顯專業理論水平、極具社會民生關懷,在題目設置上,延續2013國考的特點,采取五題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一、給定材料——緊扣轉型問題、突顯理論水平、極具民生關懷
(一)材料緊扣轉型期新問題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體制轉軌的社會轉型期,可以說這一過程伴隨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也凸顯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國際社會的發展經驗看,社會轉型期一般是“黃金發展期”,但也容易變成“矛盾凸現期”。理性、平和的社會情緒與國民心態,對社會轉型意義重大。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市地級申論正是著眼于轉型期的社會焦慮問題,“轉型”二字貫穿全篇,緊扣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問題,方能體現國考一貫的社會問題敏感性。考生唯有對轉型期的社會熱點有持續關注與思考,方能從容應對。
(二)材料突顯專業理論水平
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市地級申論延續以往的特點,不僅體現了其選題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更是在材料的使用上別具匠心,凸顯專業的理論水平。“社會轉型”、“體制化”、“同質性”、“異質性”等社會學專有名詞頻頻出現,團體輔導、情緒宣泄、心理沙盤等專業的心理學治療手段也屢現紙端,更不用說專業的調查報告了。這就需要考生對于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如此,方能夠把握其關鍵信息,按照題目要求,組織相應答案。
(三)材料極具社會民生關懷
德、能、勤、績、廉是對公務員的要求,其中以德為先。而“德”的考察就體現在本次考試申論材料的設置中。材料中選擇的是各個領域人員的心理焦慮狀態以及災后的心理援助問題,這些都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工作生活中,對于這些群眾熱烈關切的問題不僅要有關注和思考,甚至還要有一份深刻的人文關懷。紓民之困,解民之憂,方為一名公職人員應有的做風與情懷。
二、題目設置——五題模式
序號2014國家公務員申論題目(地市級)
一 “給定資料3”是F市實施心理健康促進項目的工作大事記,請據此對F市所做工作進行分類總結。(15分)
要求:分類合理,內容全面。不超過200字。
二 “給定資料4”反映了轉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請指出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
三 某單位為了解工作人員的生活、工作情況和心理、思想狀態,打算以“給定資料1”中小鄒的情況為案例,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假如由你具體負責這項工作,請設計出該問卷內容所應列出的主要問題。(20分)
要求
(1)寫出明確具體的設問;
(2)設問應當分類并對每類中的每個設問標注序號;
(3)內容全面,用語得體;
(4)不超過500字。
四 “給定資料2”中心理援助專家團建議開展“火紅綢帶心理援助行動”。假定在某次救災工作中,救災指揮部決定采納這個建議,請你結合“給定資料2”,以專家團的名義給參與救災的各界人士寫一份倡議書。
要求:
(1)內容具體,指向明確;
(2)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3)不超過400字。
五 加拿大女作家門羅曾經說過:“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請結合你對給定資料的思考和對這句話的領悟,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第一題,歸納概括。本題較為簡單,限定了作答范圍,且已經明確提出“分類總結”的要求,考生只要根據題目要求,在材料3中找出相關信息,歸納分類規范寫出即可。
第二題,歸納概括。此題也較為簡單,為概括問題的具體表現,考生只需要提煉出問題,并將其表現依次列出即可。要求不超過150字,需要考生要有較強的概括能力。
第三題,貫徹執行。此次考試考察了兩道貫徹執行題,與國考市地級類別相匹配,也符合當前考試的能力導向。該題直接考察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力,雖然是社會學的領域范疇,但是考生回到給定資料,并結合題目要求,以設問方式列出即可。此外,考生要重點關注問卷題目的分類以及問題的表述方式,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第四題,貫徹執行。該題需要寫一篇倡議書,考生需要注意點明倡議書的目的,使其符合“指向明確”這一要求,還應以專家團的名義書寫,則是對落款提出了要求。此外,考生作答時要對行文的語言加以雕琢,使其“生動,有感染力”。這就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文字功底。
第五題,申發論述。此次作文題較為常規,即根據對一句話的理解和給定資料作文。這就需要考生在開篇應準確闡釋該句含義,并找到與材料的契合點作文。考生尤其要注意的是“不拘泥材料”這一要求,要部分跳處材料,同時也不能完全脫離材料。
綜上所述,2014國家公務員申論(市地級)緊扣轉型時期出現的社會心態問題,凸顯了選題的高端性和考題的專業性,極具社會民生關懷,可謂是在社會轉型時期,高揚新時期的“火紅綢帶”。中公教育專家認為,考生不僅要在平時對社會熱點事件要有持續的關注,更重要的是要結合相關的政策背景和社會學、心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理論基礎,對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此外,基本的公文常識儲備和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以上若都能具備,相信終能夢圓公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