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強降雨致地質災害隱患點增加
雅安地質災害為常年同期10倍以上(熱點解讀)
當地加強監測和轉移避險
7月18日17時10分,四川雅安市漢源縣永定橋水庫施工區飛水溝處,伴隨著一道白色煙霧從爆炸點升起,沖擊波裹挾著碎石等雜物向四面飛射而出,巨大轟鳴聲中,該處40多米高、30多米寬的一段最危險的危巖在煙霧中被炸成碎片。漢源堰塞湖排險第二次爆破成功。
由于此前的強烈地震、持續暴雨等因素疊加,目前雅安地質災害隱患點猛增,當地全力開展排危除險工作。
漢源堰塞湖水位趨于平穩,排險工作可能提前完成
18日實施的爆破,目的是清除漢源堰塞湖危巖體上的松動巖石和泥沙。作業人員共在危巖體上的9個炸點安放了2.4噸炸藥、40余發雷管。
據介紹,爆破達到了預期效果。最危險的2號危巖體1區和另一塊危巖都被炸掉了10米,共計消除了約2萬方危巖。
一名技術人員介紹說:“等查看爆破現場后,就可以確定是否可以對下方的堰塞體進行開挖了。”
7月13日下午,漢源縣遭遇暴雨,導致飛水溝處的山體垮塌,堵塞流沙河河道,形成了200萬立方米水量的堰塞湖,威脅下游7個鄉鎮。專家評估后,認為可先爆破附近危巖,再開挖泄流槽排險。16日晚7時16分,排險工作成功實施第一次爆破。
根據排險計劃,7月16日至20日先進行邊坡危巖處理和至堰塞體的道路修建等工作,21日至24日完成堰塞湖泄流槽的開挖。據參與爆破的雅化集團工程爆破公司總工程師寧德兵介紹,目前看來,邊坡危巖爆破工作將提前完成。
7月18日,當地一直下雨,堰塞湖的入庫流量不斷增加,出庫流量雖也有所增加,但遠小于入庫流量,導致堰塞湖原本已經下降的水位又迅速上升。18日15時以后,入庫流量逐漸減小,水位趨于平穩。
雅安地質災害隱患點增至2879處
17日8時至18日,四川省內大部分地方出現較強降雨,省防指于18日9時30分啟動Ⅳ級防汛應急響應。加上本次降雨,四川入汛以來已連續遭受5次區域性強降雨襲擊。據初步統計,全省共發生規模以上地質災害1700余起。其中,7月10日都江堰市中興鎮特大地質災害初步核實造成44人死亡、117人失蹤。
“震后兩個多月以來,雅安發生的地質災害是常年同期的10倍以上。”雅安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科長王亞軍說,當地已排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從震前的1544處猛增至目前的2879處,而且還在繼續增加。
就在18日,四川甘孜州九龍縣烏拉溪鄉突發泥石流,400多戶群眾受災。據烏拉溪鄉派出所副所長馬力生介紹,由于預警及時,當地已經提前一天疏散轉移群眾1500余人,妥善安置。
“由于積水深度達到5米多,烏拉溪鄉河壩村6戶18人已經攀爬到了對岸的山體上。”九龍縣委書記趙景強告訴記者,目前救援人員已經為被困村民送去了飲用水和干糧。截至記者發稿時,各項搶險救災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震區地質災害將長期多發、高發、頻發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王平表示,受兩次強震(汶川地震、蘆山地震)影響,山體震裂,斜坡松動,四川廣大地震災區將在相當長時期內呈現地質災害多發、高發、頻發態勢。特別是入汛以來區域性極端強降雨天氣過程增多,地震災區地質災害呈現防不勝防的態勢。
“當前強降雨不斷,尤其要加強監測和轉移避險。”王亞軍說。記者了解到,從4月28日開始,雅安就已展開應急排危除險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229處。全市已完成1349處受災群眾安置點和290所學校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同時,雅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地質災害應急避險場所35個,可供上萬人應急避險。
“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譚小平說,要特別注意房前屋后的山體裂縫、巖石掉塊、泉水變渾、溝谷內水流夾帶的泥沙增多等異常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