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要素成就無錫位列“宜居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內地城市之首
時事政治:不久前,中國社科院揭曉《2013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有著“太湖明珠”美稱的無錫,在“宜居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列香港、澳門之后,位居內地所有城市之首。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由中國社科院主辦,自2003年開始,每年發布一次,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比較后排出座次。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主編倪鵬飛表示,生態環境、政府投入、人口素質、生活條件四大要素成就了無錫的“最宜居”。
多年環境修復顯現成效
“回來,就是想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從北京某高校退休的一位老教授,義無反顧地把家安在了無錫的蠡湖(太湖內湖)邊。漫步在蠡湖沿岸,綠樹掩映,鳥語花香,“看中的就是環境好。”經過多年的環境修復,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已成為無錫生態文明建設的靚麗名片,成為宜居城市的首要條件。
自2007年太湖水危機后,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無錫人的共識,生態無錫的美景正在變為現實。江蘇省“環保人物”吳壽鑫說,無錫近年開展了治理太湖保護水源、強力度地修復城市生態環境等一系列建設,綠化率由31.4%提高到42.6%,“藍天工程”讓市民享受更多的“藍天白云”。
今年初,無錫榮膺“國家生態市”。這是無錫市繼2004年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以來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領域獲得的又一殊榮。
市民幸福感超高
當地人說,無錫的“宜居之處”不僅在于“好山好水好空氣”,更在這美麗山水間的“幸福生活”:目前無錫城鄉教育和居民養老體系基本建成,醫保覆蓋率均達99%,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47歲,居民健康指標位居江蘇省前列,人口素質不斷提升。
而這些,都得益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政府的大量投入。2012年,無錫的人均GDP1.7萬美元,在江蘇排第一位;進出口總額在全國大中城市排第八位;經濟總量在全國大中城市排第九位。
無錫還投入巨資打造“東方硅谷”,正在成為在全球有一定影響力的人才高地、高科技產業高地。目前,全市人才總量超過126萬人,引進海歸領軍人才創業項目1631個,世界500強企業已達144家。
近年來,無錫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項榮譽。
“讓來了的人不想走,走了的人想回來”
“一座理想的宜居之城,應該是讓來了的人不想走,走了的人想回來。”人文地理攝影師劉大慶是生活在無錫的北京人,2008年10月來到無錫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便利的生活使他不愿走了。
“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有著3000多年文化史,400多年商業史的無錫千年古運河和南長街,已躋身國內知名的傳統與時尚相融合的歷史文化名街。泰伯奔吳、鴻山遺址、梁鴻濕地、二泉映月等特色文化資源已蜚聲海外,太湖新城、馬山國際旅游島、古運河風光帶建設正成為無錫國際化的新地標。
城市的魅力,是自然環境、人文氣息與城市功能和宜居特性的綜合體現。來自加拿大的戴夫·斯瑪德是何嘉仁國際英語學院的院長。“我曾有過不少國家的城市生活經歷,相比較其他城市,無錫的生活環境條件要好很多。”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現在,無錫水運和航空直通海外,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良好的生態環境、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和高品質的生活條件,讓無錫這座日益現代化的都市成為當之無愧的宜居之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