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萬人飲水困難
按照《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根據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來對水旱災害分級,相應應急響應分別是Ⅰ級、Ⅱ級、Ⅲ級、Ⅳ級。
7月29日以來, 浙江啟動的抗旱應急響應一直是Ⅳ級,即最低級別。
昨天上午10時,伴隨著旱情加劇,浙江提高了抗旱應急響應,從原來的Ⅳ級提高至Ⅲ級。
“這次旱災,可以說是歷史罕見!”省防指辦相關負責人說,在江南水鄉,啟動抗旱Ⅲ級應急響應,在近10年來是第一次。
統計顯示,截至8月10日,因高溫干旱,浙江已有103條小河流斷流,82座小水庫和山塘干涸;有41.7萬人和6.3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有312千公頃農作物受旱。
浙江的旱情呈分散多點狀,受災面廣點多。
全省11個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災,受災點比較零散。旱區主要集中在浙中、浙西、浙東等山區、半山區和海島;飲用水困難人群主要分布在利用山澗溪流或小山塘供水的農村地區以及偏遠海島。
傳統旱區抗旱能力如舟山、玉環等地明顯提高,尚未發生供水困難。這得益于本世紀以來,浙江興建了浙東引水、舟山大陸引水等一批跨流域、跨區域引調水工程和合溪、沐塵、老虎潭等一批蓄水工程,對一批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
水庫還能保證兩個月正常供水
抗旱情,先引水。 省水利廳、省防指辦繼續做好浙東引水、舟山大陸引水、烏溪江引水、洞頭大陸引水、樂清楠溪江引水等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協調。
如浙江最大的水資源配置工程——浙東引水工程從7月26日開始向紹興、寧波部分縣市應急引水,截至8月8日零時,蕭山樞紐累計引水量已達4271萬方。
目前,浙東引水工程4天的引水量就相當于一個西湖。浙東引水使得蕭紹平原、虞北平原、余姚姚西北及慈溪西北河區河網水位基本穩定,其中慈溪、余姚等主要河網水位上升30厘米至60厘米,這不僅保證了浙東地區工農業生產及環境用水,而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該地區旱情。
現在,浙江大中型水庫蓄水率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小水庫和山塘蓄水率偏低。到昨天8時,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量239.4億立方米,蓄水率74.8%,主要供水水庫一般能保證兩個月左右及以上的正常供水,若采取應急控制供水措施,供水時間還可長一些。
中小型水庫水位下降較快,部分山塘和小水庫已經干涸。
各地抓住一切有利時機人工增雨
由于受副熱帶高壓牢牢控制,省氣象臺預計,近期內(未來三天),浙江仍以高溫酷熱天氣為主,除島嶼和東南沿海地區外,大部地區最高氣溫39~41℃。
為緩解當前高溫旱情,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各地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據統計,從7月28日至8月11日16時,15天內全省共有32個市、縣(市、區)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99輪次,累計受益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估算累計增水達2.7億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旱情。
全省投入135.5萬人全力抗旱
面對極端天氣災害,全省上下眾志成城,戰高溫,抗旱魔,保生產。
在旱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抗旱工作被“包干到組”。一支支抗旱工作領導小組實行抗旱工作責任制,按“先保人、后保畜,先生活、后生產”的原則,統一管理和調度水資源,把最寶貴的水集中投入到最困難的群眾家中。
除水利工程跨流域調水外,消防車送水、抗旱隊找水……供水困難的地方,總有干部群眾找水源、開水路的身影。
據初步統計,全省已投入抗旱人數135.5萬人、抗旱設備13.7萬臺套、泵站2.6萬處、機電井7.4千眼、運水車7000輛和資金2.66億元,抗旱澆灌958萬畝次,臨時解決33萬人和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省防指表示,已做好抗連續干旱準備。根據旱情發展趨勢,合理分配水量,并要逐步減少水力發電用水,嚴格控制純發電棄水;在缺水地區繼續采取應急打井、建設應急引供水工程、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措施,千方百計增加應急水源。
本報訊 7月1日出梅后,浙江遭受了歷史罕見的高溫干旱災害,氣溫之高、持續時間之長、降雨量之少、蒸發量之大,均位列60年來歷史同期首位,且有進一步擴大和加重趨勢。高溫干旱給城鄉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
熱浪洶洶,災害逼近。關鍵時刻,反應越快越主動!省委、省政府在第一時間周密部署、全力以赴。
昨天是周日,省政府專門召開“全省防旱抗旱工作視頻會議”,省長李強說,防旱抗旱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來做,各級各部門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立足于防大旱、抗長旱、保民生、促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努力奪取防旱抗旱的全面勝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