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是以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為內容,直接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是與自然經濟相對立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發(fā)展的。商品經濟的產生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分工的存在;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前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礎和條件,后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
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可逾越的階段。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商品是為市場交換而生產的有用的勞動產品。商品包含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大要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物品和服務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物品和服務的有用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商品能夠通過買賣與其他商品交換的屬性,是商品的交換價值。交換價值表現(xiàn)為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比例關系。
3.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個別勞動和社會勞動
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決定了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
具體勞動是指在一定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勞動的具體形式不同是由勞動的目的、使用的工具、勞動對象、操作方法、勞動結果等方面的不同決定的。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體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不以任何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的條件。
抽象勞動是指拋開了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們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或消耗。無論是在哪一種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都要支出或消耗腦力和體力,這種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或消耗,對于生產任何商品的勞動來說都是相同的�?梢�,抽象勞動只存在量的差別。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體現(xiàn)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
個別勞動(私人勞動)是指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私人性質,即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完全是他自己的私事,勞動產品也歸他個人所有。社會勞動是指生產商品的勞動又具有社會性質,即每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作為為他人或為社會的勞動,是社會總勞動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