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課程概述 |
第 2 頁:第二節 課程目標 |
第 3 頁:第三節 課程設計 |
第 4 頁:第四節 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 |
第 5 頁:第五節我國中學的課程 |
第八章 中學課程
考點預測:本章在考試中所占比例較大,側重于考查課程、課程標準等相關概念,多以選擇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課程計劃的制定原則和教科書的編寫原則通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論述題往往會涉及中學課程的設計原則及改革趨勢。
第一節 課程概述
二、課程的類型
(一)按照學科固有的屬性來劃分,分為學科課程和經驗課程
學科課程是一種主張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學科課程是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學科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傳承人類文明,使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千百年來人類積累起來的知識文化遺產。
經驗課程是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經驗課程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的價值,課程目標的基本來源就是學生的經驗及其生長需要.經驗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獲得關于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體驗。
(二)按照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分為核心課程和綜合課程
核心課程是一種單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它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獲得邏輯嚴密和條理清晰的文化知識。
綜合課程又稱“廣域課程”、“融合課程”,是一種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它強調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系,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相關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并把握和解決問題的全面的視野與方法.
(三)從課程計劃對課程設置實施的要求來劃分.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必修課程是指國家、地方或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公共課程.是為了保證所有學生的基礎學力而開發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體現對學生基本的要求。
選修課程是指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發展方向,允許個人選擇的課程,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開發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滿足學牛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
(四)從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主體來區分,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國家課程是根據所有公民基本素質發展的一般要求設計的,它反映了國家教育的基本標準.體現了國家對各個地方、社區的中小學教育的共同要求。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確保所有國民的共同基本素質。它對政治方向的把握、教育方針的貫徹、培養目標的落實,起著決定性作用。
地方課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
根據地方經濟、特點和文化發展等實際情況而設計的課程,它是不同地方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反映了地方社會發展狀況對學生素質發展的基本要求。同時,地方課程對該地方的中小學課程實施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它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校本課程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民主決策的過程,即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