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二、簡答題 |
第 3 頁:三、材料分析題 |
第 4 頁:四、教學設計題 |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第20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5的認識片段:
師:小朋友,請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揮揮左手,搖搖腦袋(生隨老師一起做)。好的,不錯,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手做,用腦想,比一比,誰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師:我伸3個手指,你再伸幾個組成4?
生:伸1個。
師:我拍1下手,你再拍幾下組成3?
生:拍2下。
師:我左手伸1個手指,右手伸2個手指,你想到了什么嗎?
生:1和2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師:不錯,真棒。我伸出4個手指,你伸幾個比4小?生:3個、2個、1個。
師:哎,怎么伸的不一樣?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個,也可以伸2個、1個。
師:請你伸出左手的4個手指,再伸出1個,一共有幾個?
生:5個。
師:真好,今天我們就學習5。
問題:對上述教學片段進行評述。試題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對教學片段進行評價”。
【參考答案】面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時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這位老師用律動式的“摸耳、眨眼、揮手、搖腦袋”,使學生置身于輕松的氛圍之中,用學生熟知的“手”展開教學,無論組織教學,還是復習舊知識都是讓學生在游戲玩樂中進行,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思想。同時,通過兩個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樣教學,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第21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次英語課上,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單詞,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讓豎排的每一位學生挨個背誦單詞,輪到小新同學了,他沒有像前面幾名同學那樣背誦流利并且正確,而是發了單詞首字母的音后頓到了那里,也許是緊張,他的小臉蛋立刻變的通紅,他感覺到所有的同學都在嘲笑他……這時,老師即刻發動全班同學一起幫他背出了單詞,然后,他表情極不自然,尷尬地坐了下來。隨后的幾分鐘他根本沒有聽進去老師說的話,也不知道同學們在說什么,只是隨聲應和著。
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如何輔導學困生。試題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輔導小學學困生的主要方法”。
【參考答案】上述材料中的這位教師沒有做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他沒有給小新足夠的思考時間,沒有耐心地鼓勵和指導小新,就急著讓全班同學背出單詞。教師可以說:“你可能有點緊張,好好想想,再說一遍。“這個單詞有點難,跟老師說一遍,你可以再背誦一遍嗎?”簡單的話語就可以給學生自信,也可以挽回學生的自尊心。
當然,學困生的成功轉化并非易事,做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發掘“閃光點”,樹立學困生的自信心。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許,雖然學困生在學習方面稍差,但是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有優勢,比如擅長體育、音樂、美術,或是有樂于助人、愛勞動等優良品質,所以教師要留心他們的言行,發掘他們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重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
(2)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注,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困生學習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是學困生的智力就一定比其他學生差。因此,教師要讓學困生意識到學習不好是因為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了解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同時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感受到自己也是被老師關注的,從而督促自己好好學習。
(3)正確運用班集體的教育影響力,引導學困生自省上進。轉化學困生,集體的力量不可忽視。一方面,要創建一個班風良好、民主、融洽的班集體,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大家相互理解,團結一致;另一方面,要開展各種互助小組,開展“集體帶個人,以優帶差”等活動,培養學困生團結互助、積極進取的優良品質。
(4)對學困生的轉化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對此我們要有寬容的態度,除了用愛心去感化他們外,還要耐心地教育和期待他們,最終使他們轉化成為一位好學生。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