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章 |
第 2 頁:第二章 |
第 3 頁:第三章 |
第 4 頁:第四章 |
第 5 頁:第五章 |
第 6 頁:第六章 |
第 7 頁:第七章 |
第 8 頁:第八章 |
第 9 頁:第九章 |
第 10 頁:第十章 |
第 11 頁:第十一章 |
第 12 頁:第十二章 |
第 13 頁:第十三章 |
第 14 頁:第十四章 |
第 15 頁:第十五章 |
第 16 頁:1-5章名家精析 |
第 17 頁:6-10章名家精析 |
第 18 頁:11-15章名家精析 |
第六章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A學習20分鐘之后,遺忘達42%,所以應當在學習結束立刻復習。
2.【精析】B長時記憶保存時間長,容量沒有限制。
3.【精析】D遺忘曲線研究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先快后慢的負加速趨勢。
4.【精析】B感性概括即直覺概括,是在直觀的基礎上自發進行的一種低級的概括形式,只能獲得不充分的日常概念和命題。
5.【精析】D實物直觀即通過直接感知要學習的實際事物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二、填空題
1.直觀
2.150
3.下位學習 上位學習 并列結合學習
4.痕跡衰退說
5.組合律
三、簡答題
在運用變式時,如果變式不充分,學生在對教材進行概括時,往往會發生下列兩類錯誤,必須注意預防。一類常見的錯誤是把一類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質特征。
另一類常見錯誤是在概括中人為地增加或減少事物的本質特征,不合理地縮小或擴大概念。
四、論述題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運用記憶術;
(3)進行組塊化編碼;
(4)適當過度學習;
(5)合理進行復習。
第七章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A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2.【精析】C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
3.【精析】B內部反饋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饋,外部反饋是自身以外的反饋。
4.【精析】B根據內容完整性,練習可分為整體與部分練習。
5.【精析】C在練習中期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在心理學上稱高原現象。
二、填空題
1.程序性知識
2.認知
3.原型定向階段自我調節機制
4.結果反饋
5.練習
三、簡答題
(1)要使學生了解活動的結構,即了解構成活動的各個動作要素及動作之間的執行順序,并了解動作的執行方式。
(2)要使學生了解各個動作要素、動作執行順序和動作執行方式的各種規定的必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3)采取有效措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獨立性。
(4)教師的示范要正確,講解要確切,動作指令要明確。
總之,通過原型定向階段的教學,學生建立起了關于活動的初步的自我調節機制,從而為進行實際操作提供了內部控制條件。
四、論述題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階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養方面必須分階段進行,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為提高分階段訓練的成效,必須充分依據心智技能的形成規律,采取有效措施。為此,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難以認識的特點,主體難以體驗其必要性。因而,在主體完成這一學習任務時,往往缺乏相應的學習動機及積極性。為此,在培養工作中,教師應采取適當措施,以激發主體的學習動機,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心智技能的培養,開始于主體所建立起來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階段,一切教學措施都要考慮到有利于建立完備、獨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言語。言語在原型定向與原型操作階段,其作用在于標志動作,并對活動的進行起組織作用。所以,這時的培養重點在于使學生了解動作本身,利用言語來標志動作,并鞏固對動作的認知,切不可忽視對動作的認識而片面強調言語標志練習。
言語在原型內化階段,其作用在于鞏固形成中的動作表象,并使動作表象得以進一步概括,從而向概念性動作映象轉化。這時言語已轉變成為動作的體現者,成為加工動作對象的工具。所以,這時培養的重點應放在考查言語的動作效應上。
除上述三點基本要求外,教師在集體教學中還應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充分考慮學生所面臨的主客觀條件,并針對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輔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
第八章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D本題描述的是諧音聯想法。
2.【精析】B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利用視覺想象幫助記憶是其中一種。
3.【精析】D畫線是復述策略,是認知策略的一種。
4.【精析】A考查學習策略定義,應識記。
5.【精析】B學習策略不屬于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屬于學習策略。
二、填空題
1.前提條件
2.整體識記分段識記
3.前攝抑制
4.調節策略
5.預測
三、簡答題
(1)學習時間管理;
(2)學習環境的設置;
(3)學習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學習工具的利用;
(5)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四、論述題
一般來說,學習策略可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等三個方面。
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認知策略因所學知識的類型而有所不同,復述、精細加工和組織策略主要是針對陳述性知識的,針對程序性知識則有模式再認策略和動作系列學習策略等。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
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于學生適應環境并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九章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B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
2.【精析】B智商100表示中等智力。
3.【精析】D形態擴散是以事物的形態為擴散點,設計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可能性。
4.【精析】C本題內容屬于推測與假設訓練。
5.【精析】A目標明確,個體按一定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的問題屬于有結構的問題。
二、填空題
1.數量質量
2.家庭
3.表面特征深層特征 深層特征
4.創造性問題解決
5.有結構的問題或者界定清晰的問題無結構的問題或者界定模糊的問題
三、簡答題
發現問題——從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來看,發現問題是其首要環節。
理解問題——理解問題就是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
提出假設——提出假設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與方案,選擇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操作步驟。
檢驗假設——檢驗假設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確定假設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符合科學原理。
四、論述題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賱撛O寬松的心理環境。
②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選擇余地。
、鄹母锟荚囍贫扰c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①保護好奇心。
、诮獬齻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③鼓勵獨立性創新精神。
、苤匾暦沁壿嬎季S。
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①發散思維訓練。
、谕茰y與假設訓練。③自我設計訓練。④頭腦風暴法訓練。
第十章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C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
2.【精析】A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3.【精析】D考查內化的定義,應識記。
4.【精析】A認同具有一定的A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
5.【精析】B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有動力色彩的成分。
二、填空題
1.榜樣
2.了解中學生態度與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3.倫理道德
4.道德認識
5.直覺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倫理的道德情感
6.行為成分
三、簡答題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價值澄清。鼓勵學生努力發現自身的價值觀,并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
(4)利用群體約定。經過集體成員共同討論決定的規則、協定,對其成員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力量,使成員承擔執行的責任。
(5)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罰。
點擊查看:2013年司法考試卷四案例分析例題匯總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