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境題 |
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51、因為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教師可以將學生趕出課堂,不讓其上課。 ( )
52、我國在春秋戰國以后就有了“國學”與“鄉學”之分。 ( )
53、素質教育就是多開展課外活動、多上文體課。 ( )
54、形式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 ( )
55、參與式學習是指讓學生有機會探討關于環境問題的看法,鼓勵他們提出不同觀點的 一種學習方式。 ( )
56、聽講不一定就是被動的,積極有效的聽講可從準備、聽講、總結三個部分人手。 ( )
57、學校建筑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 )
58、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實施義務教育的根本條件。 ( )
59、 1986年4月第六屆人大審議通過了《教育法》。 ( )
60、小學生的有意注意不斷發展,但無意注意仍起著作用。( )
61、課外活動是生動活潑地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 )
6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中庸》之中。 ( )
63、義務教育具有強迫性。 ( )
64、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是《大教學論》。 ( )
65、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朱熹的教育思想。 ( )
66、課程作為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對保證學校教育功能的實現無意義。 ( )
67、啟發式是一種教學方法。 ( )
68、國家課程通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 ( )
69、兒童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生理成熟的過程。 ( )
70、秦漢以后盛行的科舉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聯系更加制度化。 ( )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