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景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 |
三、判斷題
1.× 【解析】世界上第一項義務教育法是德國在1619年頒布的。
2.× 【解析】題干的觀點是威爾遜的主張。
3.× 【解析】教育只有人類社會才有,動物界沒有教育,所以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
4.× 【解析】嚴格意義上的學校教育系統在19世紀下半期基本形成。
5.× 【解析】學生有獲得公正評價權,在學業期滿后有獲得相應的學業成績證明和畢業證書的權利,學校不得隨意扣發。
6.× 【解析】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
7.× 【解析】思孟學派在孔子的“學一思二_行”的基礎上形成了這樣的認識。
8.× 【解析】上好一節課的先決條件是備好課。
9.× 【解析】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德育還有思想和道德教育。
10.√ 【解析】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中心。
11.√ 【解析】制度化教育越成熟,對社會的影響就越深刻,甚至形成了學歷社會。
12.× 【解析】最早的小學產生于殷周時期,題干所指是近代小學的開始。
13.× 【解析】內發論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內在需要。
14.× 【解析】學生是教育對象,但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15.× 【解析】班級秩序一旦初步形成,就不要輕易去改變。
16.× 【解析】教師是德育過程中教育者酌一部分,此外還有其他人和群體也可以是德育過程中的教育者。
17.√ 【解析】當他們為德育對象時,他們是德育的客體,當他們進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對其他對象產生影響時,他們又是德育的主體。
18.× 【解析】是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是學習間接經驗的基礎。
19.× 【解析】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互動過程,僅把教學理解為一種單向的授受關系是片面的。
20.√ 【解析】小學教育的內容都是最普遍、最基礎的,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大的、最長遠的內容,所以此觀點是正確的。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