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詳細解析:
單項選擇題
1. D
系統解析:當教師處于關注生存階段時,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如何看我?”等等。
2. C
系統解析: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覺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3. B
系統解析:理解問題就是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 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
4. B
系統解析:生理自我在3歲左右基本成熟。兒童1周歲末,開始將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的對象區;分開來,把自己和自己的動作區分開來。3歲以后,開始進入社會自我階段。
5. D
系統解析: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實質是內在的心理變化。
6. C
系統解析:完形訓練就是在直接講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學生練習策略的某個成分或步驟,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驟為止。
7. C
系統解析: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8. D
系統解析:加涅根據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學習水平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把學習分成八 類,解決問題學習是最高層次。
9. B
系統解析: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包括效果律、練習律和準備律。
10. B
系統解析:元認知計劃策略包括了瀏覽閱讀材料,元認知監視策略包括了監視自己認知活動的速度、測查等。以上任務都屬于元認知策略范疇。
11. D
系統解析:正例指包含著概念或規則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的例證,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規則的主要屬性和關鍵特征的例證。
12. B
系統解析:當成功幾率大約是50%時,避免失敗者會回避任務。因為選擇容易的任務可以保證成功,使自己免遭失敗;而選擇極其困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可以歸因于任務的難度,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諒,從而減少失敗感。
13. D
系統解析: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 變化。學習不是本能活動,而是后天>-3得的活動,是由經驗或實踐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學習都將引起適應性的行為變化,不僅有外顯行為的變化,也有潛在的個體內部經驗的改組和重建,而且這些變化是相對持久的。但是也不能把個體一切持久的行為變化都歸之為學習,那些由于疲勞、成熟、機體損傷以及其他生理變化所導致的行為變化就不屬于學習,只有通過反復練習、訓練使個體行為或行為潛能發生相對持久的變化才能稱為學習。
14. C
系統解析:下位學習是一種把新的概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 系的過程。
15. B
系統解析: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