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學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學目標來最有效地組織教學,教師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2.A 【解析】強化法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3.A 【解析】自我中心是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的典型特點。
4.A 【解析】桑代克的學習理論被稱為嘗試一錯誤說。
5.A 【解析】意義識記是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系,在反復領會、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義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識記。小明通過閱讀成語故事記住了大量成語,這是屬于“通過弄清成語本身意義、來源的基礎上進行的識記”,是“意義識記”的一種表現形式。
6.C 【解析】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兩類,這種分類方法是所有的動機劃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學家公認的,而且對教育實踐具有相當重要的應用價值。
7.B 【解析】橫向遷移即水平遷移,指處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題干中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并列的,故屬于橫向遷移。
8.A 【解析】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聲音要洪亮,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強度律。
9.D 【解析】應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條件。
10.C 【解析】問題解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綜合有關研究,可以將問題解決的過程分為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四個階段。發現問題是首要環節。
11.B 【解析】學生學習體操的過程屬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階段的動作特點可知應為動作結構。
12.B 【解析】學齡期兒童是心身發展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小學階段是心理衛生教育最適宜的時期。
13.C 【解析】學校奠定了兒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基礎。
14.A 【解析】學習20分鐘之后,遺忘達42%,所以應當在學習結束后立刻復習,也就是及時復習。
15.D 【解析】形象聯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組織化與聯想化三條原則。
16.C 【解析】指導教學是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
17.B 【解析】課堂管理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人際關系而有效地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好的課堂管理是實現學校整體效益的基礎,它具有促進和維持兩大功能。
18.B 【解析】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種高級形式,它是人們根據社會的道德規范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思想、意圖和舉止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
19.C 【解析】論文題是要求學生用文字論述的方式闡述相關觀點的題目,回答字數不等。
20.A 【解析】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都可歸于心理健康的范疇。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