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辨析題 |
第 4 頁:簡答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A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科學知識與技術的進步、人口的增長、閑暇時間的增多,人類的生存與生活空間發生了轉變,終身學習成為人的發展需求,階段性教育正 逐漸走向終身教育。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保羅•朗格朗在“第三屆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會議上提出了終身教育思想, 并于l970年出版了《終身教育引論》,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并日益成為各國開展繼續教育的理念和依據。
2.[答案]B 本題考查的是各國學制。英國實行雙軌制,美國實行單軌學制,蘇聯與中國為分支型學制。
3. [答案]D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的理論基礎上的,它把人的全面發展既看成是現代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又是對共產主義新 人的理想藍圖的描繪。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和理論上的依據。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B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學科課程標準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5. [答案]B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統一起來而提出的。故正確答案為B。
6.[答案]C 功能固著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7. [答案]B 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之分,正強化即實施獎勵,負強化即撤銷懲罰,它們都可以增加反應的概率。懲罰是當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 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懲罰和負強化有所不同,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將來反應發生的概率,而懲罰則是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來降低將來反應發生的概 率。消退是指有機體作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稱為消退。本題中,教師減少 學生的作業量是為了學生以后繼續表現良好,是增加學生日后表現良好反應發生的概率,所以屬于強化,由于是撤銷一個厭惡刺激(多的作業),所以本例屬于負強 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8.[答案]B 本題主要考查個體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
9.[答案]D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于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
(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
(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
(3) 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5)自我同一性對角 色混亂(12—18歲)。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其他三個階段分別為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對絕 望感(成年晚期)。
10.[答案]B 沒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做某一行為或一系列行為,屬于典型的強迫癥。
11.[答案]A 本題主要考查學校心理輔導的主要方式。此類學生應適合于個別輔導。
12.[答案]D 本題主要考查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標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是推動德育過程向前推進的關鍵所在。故正確答案為D。
13.[答案]C 社會學習模式主要是由美國的班杜拉創立的,該模式吸取了認知發展論的某些觀點,與行為主義的合理內核相結合,創立了新的認知一行為主義學說。故正確答案為C。
14.[答案]C 1632年夸美紐斯出版的《大教學論》系統地闡述了班級授課制的思想。
15. [答案]B 本題考查的是教師成長的三階段理論。關注生存階段,是教師成長的起始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他們經常注重自己在學生、同事以及學校領導心目中的地位,出于這種生存憂慮,教師會把大量的時間用于處理人際關系或者管理學生方面。
16.[答案]D 審美需要屬于成長需要。
17.[答案]B “高原現象”指在學習到一定程度時,繼續提高的速度減慢,甚至停滯不前或倒退的現象。通常在技能學習過程的中期容易發生“高原現象”。
18.[答案]C 系統脫敏法,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對,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
19.[答案]A 模象直觀指的是通過對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20.[答案]A 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21.[答案]C 專家型教師往往將注意力集中于教學領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問題解決上,而不太注重細節的糾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