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甲公司有關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及轉回等資料如下 (單位:萬元):
項目 年初余額 本年增加數 本年轉回數 年末余額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120 50 170
壞賬準備 1500 100 14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 300 0 600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0 400 0 400
存貨跌價準備 600 250 350
假定按稅法規定,公司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均不得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甲公司除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作為暫時性差異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時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
要求:
(1)計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
(2)計算甲公司2007年度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注明借貸方)和所得稅費用。
(3)編制2007年度所得稅相關的會計分錄 (不要求寫出明細科目)。
【答案】
(1)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170+1400+600+400+350)×33%=963.6萬元
(2)2007年度應交所得稅=(2000+50-100+300+400-250)×33%=792萬元
2007年遞延所得稅資產借方發生額=963.6-(120+1500+300+600)×15%=585.6萬元
2007年所得稅費用=792-585.6=206.4萬元
(3)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206.4
遞延所得稅資產 585.6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792
【例題8】甲公司系2005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按凈利潤的10%和5%分別計提法定盈余公積和法定公益金。2008年度有關資料如下:
(1)從2008年1月1日起,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甲公司歷年的所得稅稅率均為33%。2007年12月31日止(不包括下列各項因素),發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累計金額為4000萬元,發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累計金額為2500萬元(假定無轉回的暫時性差異)。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作為暫時性差異處理,當期發生的可抵扣暫時性預計能夠在三年內轉回。
(2)從2008年1月1日起,生產設備的預計使用年限由12年改為8年;同時,將生產設備的折舊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根據稅法規定,生產設備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為12年,預計凈殘值為零。本年度上述生產設備生產的A產品對外銷售80%;A產品年初無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年末無在產品存貨(假定上述生產設備只用于生產A產品)。甲公司期末存貨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價。年末庫存A產品未發生減值。
上述生產設備已使用3年,并已計提了3年的折舊,尚可使用5年,其賬面原價為4800萬元,累計折舊為12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預計凈殘值為零。
(3)從2008年起,甲公司試生產某種新產品(B產品),對生產B產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
乙材料2008年年初賬面余額為零。2008年一、二、三季度各購入乙材料200 公斤、300公斤、5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別為1000元、1200元、1250元。
2008年度為生產B產品共領用乙材料600公斤,發生人工及制造費用21.5萬元,B產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類產品已先占領市場,且技術性能更優,甲公司生產的B產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8年底預計B產品的全部銷售價格為56萬元(不含增值稅),預計銷售所發生的稅費為6萬元。剩余乙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為52萬元。
(4)甲公司2008年度實現利潤總額為8000萬元。2008年度實際發生的業務招待費80萬元,按稅法規定允許抵扣的金額為70萬元;國債利息收入為2萬元;其他按稅法規定不允許抵扣的金額為20萬元(非暫時性差異)。除本題所列事項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要求:
(1)計算甲公司2008年度應計提的生產設備的折舊額。
(2)計算甲公司2008年庫存B產品和庫存乙材料的年末賬面價值。
(3)分別計算2008年度上述暫時性差異所產生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4)計算2008年度的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的所得稅,并編制有關會計分錄。
(5)計算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賬面余額。
【答案】
(1)計算甲公司2008年度應計提的生產設備的折舊額。
甲公司2008年度應計提的生產設備的折舊額=(4800-1200)×[2/5]=1440萬元
(2)計算甲公司2008年庫存B產品和庫存乙材料的年末賬面價值
領用原材料成本=(1000×200+1200×300+1250×100)=685000元=68.5萬元
新產品成本=68.5+21.5=90萬元
新產品年末可變現凈值=(56-6)=50萬元
因新產品可變現凈值低于其成本,甲公司應為新產品計提跌價準備40萬元,因此新產品的賬面價值為50萬元。
剩余乙材料年末成本=400×1250=500000元=50萬元
剩余乙材料可變現凈值52萬元
因剩余乙材料成本低于其可變現凈值,因此,剩余乙材料的成本為50萬元。
(3)分別計算2008年度上述事項所產生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暫時性差異:
設備折舊:
按稅法規定,甲企業2008年應計提折舊=4800÷12=400萬元
甲公司2008年實際計提折舊1440萬元
因生產的A產品只有80%對外銷售,因此,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影響所得稅金額(借方)=(1440-400)×80%×33%=274.56萬元(只有產品對外銷售,產品中的折舊費用才能影響損益。)
存貨: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影響所得稅金額(借方)=(90-50)×33%=13.2萬元
2008年發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方發生額=274.56+13.2=287.76萬元
(4)計算2008年度的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的所得稅,并編制相關所得稅的會計分錄。
應交所得稅=[ 8000+(1440-400)×80% +(90-50)+(80-70)+20-2]×33%=2937萬元
所得稅費用=2937-287.76=2649.24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2649.24
遞延所得稅資產 287.76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937
(5)計算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賬面余額。
遞延所得稅資產賬面余額=2500×33%+287.76=1112.76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賬面余額=4000×33%=1320萬元。
2008年會計職稱考試遠程網絡輔導方案
輔導方案 教材訂購熱線:010-62168566
會計職稱輔導科目 |
精講班 |
沖刺班 |
串講班 |
報名 | |||||
課時 |
主講老師 |
試聽 |
課時 |
主講老師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40 |
20 |
6 |
|||||||
22 |
6 |
||||||||
50 |
21 |
6 |
|||||||
21 |
6 |
||||||||
20 |
6 |
||||||||
會計證課程輔導方案 |
精講班 |
沖刺班 |
報名 | ||||||
主講老師 |
課時 |
試聽 |
主講老師 |
課時 |
試聽 | ||||
《會計基礎與實務》 |
60 |
20 |
|||||||
《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 |
40 |
||||||||
《初級會計電算化》 |
彭 云 |
|
|
|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會計職稱欄目
希望與其他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會計職稱論壇>>>
<<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