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D
【解析】2012年12月31日該項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360-360/15×1/2=348(萬元)。
2.
【答案】D
【解析】2012年12月31日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為初始取得成本26萬元。
3.
【答案】A
【解析】預計負債期末余額=100-20=80(萬元),預計負債計稅基礎=賬面價值80-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80=0。
4.
【答案】D
【解析】2012年12月31日該項其他應付款的賬面價值=280-200=80(萬元),計稅基礎=賬面價值80-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0=80(萬元)。
5.
【答案】D
【解析】大海公司當期期末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150-30=120(萬元),計稅基礎=120×150%=180(萬元)。
6.
【答案】B
【解析】確認國債利息收入時同時確認的資產,會計上資產的賬面價值與稅法上的計稅基礎一致,不產生暫時性差異。
7.
【答案】D
【解析】2012年12月31日,該項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1000×(1+10%)-1250×4.72%=1041(萬元),稅法也是按照實際利率法確認實際利息的,所以計稅基礎也是1041萬元,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相等,不產生暫時性差異。
8.
【答案】A
【解析】稅法規定,該類支出稅前列支有一定的標準限制,根據當期A公司銷售收入的15%計算,當期可予稅前扣除900萬元(6000×15%),當期未予稅前扣除的300萬元(1200-900)可以向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其計稅基礎為300萬元。
9.
【答案】C
【解析】選項C,該項企業合并商譽計稅基礎為0,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但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10.
【答案】C
【解析】2012年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80-50=3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30×25%=7.5(萬元),2013年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80-130-30=2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0×25%=5(萬元)。
11.
【答案】A
【解析】甲公司2012年年末預計負債賬面價值=3+(1×100+2×50)×(2%+8%)/2-5=8(萬元),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0,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8-0=8(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8×25%=2(萬元)。
12.
【答案】A
【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對應的是“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13.
【答案】C
【解析】合并財務報表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200-600)×(1-40%)×25%=90(萬元)。
14.
【答案】A
【解析】應交所得稅=(2000-120+300-280)×25%=475(萬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