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確選擇考評方法——“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考過4道選擇題)
三個因素:管理成本、工作實用性、工作適用性
(1)管理成本——考評方法的成本分析
成本類別 |
成本項目 |
舉例 |
管理成本 |
考評方法的研制開發成本 |
|
執行前的預付成本 |
績效管理的培訓成本; | |
實施應用成本 |
考評者定時觀察的費用; | |
隱性成本 |
員工的抵觸情緒,影響員工士氣; |
(2)工作實用性——考評方法應充分滿足績效管理的需要,能推廣應用。
(3)工作適用性——保證考評方法與崗位人員工作性質之間的對應性和一致性。
考評方法 |
特征 |
適用對象 |
舉例 |
結果導向 |
其成果產出可以有效進行測量的工作 |
總經理、管理人員或專業人員、一線人員 |
目標管理評定法不適用于商廈前臺的接待員 |
行為導向 |
考評者有機會、有時間觀察下屬的行為 |
行為錨定評價法、行為觀察量表法不適用于質量管理部經理對質量檢查員、大學校長對教學行為的考評 | |
品質特征 |
上述兩類情況都不存在 |
圖解式量表評價法、綜合性的合成方法、考評中心 | |
行為或品質特征導向 |
從事管理性或服務性工作的人員、低層次的一般員工 |
商廈前臺的接待員 |
設計考評方法的原則:選擇題
①成果產出可以有效測量的,采用結果導向考評方法。
②考評者有機會、有時間觀察下屬行為的,采用行為導向考評方法。
③上述兩種都存在的,采用兩類或其中某類考評方法。
④上述兩種都不存在的,可采用品質特征導向的考評方法。
3.提出績效考評要素(指標)和標準體系——“考評什么,如何進行衡量和評價”
績效包含:
勞動者勞動活動的結果——最終勞動成果
勞動者的潛在勞動和流動勞動——員工在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勞動態度、行為和表現;員工潛質,即心理品質和能力素質
4.對績效管理的運行程序、實施步驟提出具體要求——“如何組織實施績效管理的全過程,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
(1)考評時間。包括考評時間和考評期限的設計。考評時間要與考評目的、企業管理制度相協調。
(2)工作程序。
基本作業程序:P175圖4-1
明確崗位要求(工作崗位分析)——建立企業績效管理系統(制度設計、工具開發、組織構建、信息系統設計)——績效管理人員的培訓與開發——企業績效管理系統運行——績效管理系統信息反饋——企業績效改進與再循環
具體工作步驟:P175圖4-2
確定績效目標——實施績效計劃——采集考評信息——績效面談——共商工作計劃
5.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充分準備——“抓住兩頭,吃透中間”策略(考過2道選擇題)
(1)獲得高層的全面支持
(2)贏得一般員工的理解和認同:一般員工是績效管理的基本對象。
(3)尋求中間各層管理人員的全心投入:各層管理人員是績效管理活動的中堅力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