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2009會計證課程免費試聽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會計證論壇
第二章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第一節 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為規范會計核算,我國會計法規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原則、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以及會計年度、記賬本位幣、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財產清查、會計檔案管理等作出了統一規定。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為了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已發布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等都明確規定了會計核算應遵循的十三項基本原則,即客觀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謹慎性原則、重要性原則。現介紹如下:
(一)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各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就應該是真實可靠的。要使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就應當在會計核算時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如果會計核算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假賬真算”就不能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還會導致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上的失誤。
(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為的形式不是總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其實質內容的。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上看企業并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于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限相當長,接近于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方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方有權支配資產并從中受益,所以會計核算從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企業資產。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僅僅按照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進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又沒有反映其經濟實質和經濟現實,其結果會使會計信息失真,從而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
相關推薦:2009年會計證考試《會計實務》模擬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