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于其與決策相關,有助于決策者決策。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相關性原則,就是要求企業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如果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對決策者沒有什么作用,那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就不具有相關性了。
(四)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也稱一致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具有復雜性和多樣化,對于企業發生的有些經濟業務會計制度規定可以采用多種會計核算方法。例如:企業存貨的領用和發出,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或后進先出法等確定其實際成本;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假如企業在不同的會計期間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不同,據此計算出來的會計資料就會有差異,從而會產生不同的經濟結果。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通過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來達到粉飾財務報告情況,欺騙投資者、債權人和管理部門的目的,嚴重擾亂了會計秩序。
(五)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業可能處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為了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各企業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指標計算口徑就應當一致。
相關推薦:2009年會計證考試《會計實務》模擬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