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看到了社會各界為鄉村醫生發聲!據分析,未來的醫師,或許會與教師制度類似,堪比“公務員”。
村衛生室減少8000家,下降總數為上年兩倍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組數據:最新統計數據出爐!8000家村衛生室消失,是上一年的兩倍!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鄉村醫生約150萬,肩負6.5億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他們工作在最艱苦的一線,支撐著我國的衛生“網底”。
然而,被鎖定為農民身份的鄉村醫生,雖然與公辦衛生工作者付出同樣的勞動服務,但卻不能享受同樣的勞動報酬、福利待遇以及勞動保障,使得鄉村醫生這一群體不斷流失,引不進也留不住,村醫隊伍后繼乏人。
分析村衛生室進一步減少的原因,與以下3個因素有直接關系:
第一,退休后無人接班
很多老村醫在基層崗位上一干就是一輩子,老村醫退休了,村衛生室卻空了出來,對年輕人來說基層簡陋的環境、微薄的收入以及幾乎看不到希望的晉升通道,避之唯恐不及,更別說留下來堅守。
第二,收入難以維持基本生活,自然倒閉
據很多讀者反映,自己每月到手的工資遠遠達不到所在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這部分收入除了維持日常生活開銷還要負責衛生室的運營開銷,如網費、水電費、垃圾處理費等。有些甚至要靠家庭養殖或者打零工等方式幫襯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第三,考證后另謀出路
在基層收支能自主,還可以一心只專注于一件事的行當就是開診所、藥房。在同行看來,把自己的老證鍍一層金,收入也比在衛生室當村醫多得多。
如此一來,拼命考取執業醫師證、執業藥師證,熬上一定的年頭,心無旁騖地開一家自己的診所、藥房,成了一些勤奮好學的鄉村醫生的成才之路。
待到考證歸來,村衛生室的行當已成歷史,被舍而棄之。
解決村醫這個死角,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值得借鑒
據報道,今年兩會,醫衛界全國政協委員提議由國務院扶貧辦及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等相關部委聯合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施鄉村醫生支持計劃。
提到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8年教育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采取切實措施,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在待遇、編制、職稱評定、培養及激勵機制給予政策傾斜。《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顯示,邊遠貧困地區鄉村教師滿意度由計劃實施前的不到半數上升至八成以上。
將鄉村教師改革方面取得的經驗,加以借鑒運用到解決鄉村醫生的身份和待遇上,能否獲得同樣的成績,值得期待。
可喜的是,近幾年不少地區在基層醫療改革的探索中找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希望在今年,這些成功的經驗能夠推廣到全國,讓廣大鄉村醫生的命運得到徹底轉變。
甘肅省衛健委官網發布《2019年全省衛生健康10項重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各個方面發力,部署2019年衛生領域重點工作安排,特別是在醫院合同制推行以及村醫養老等方面,都果斷地采取措施加速落地。
主要亮點:醫院全面推行合同制管理,同工同酬同待遇
注意,這里說的是“全面推行”,與國家提出的“試點”是不同的。在國家點名的148家試點醫院里,甘肅省只有4家。
但在甘肅省的《方案》里,要求的不只是這4家醫院,而是“依法全面推行”,可見,實行合同制的將不只局限在4家醫院,而是全省范圍了。與此同時,同工同酬也將逐步實現。
根據《方案》規定,任務啟動階段為3月,完善階段為10月。
所以,接下來的8個月時間里,合同制改革將在甘肅公立醫院全面推行。
縱觀兩會以及各個地方的政策,不難發現:
從今年開始,醫療行業制度的完善速度在明顯加快,把醫療行業與教師制度做成對比。眾多醫療工作者在今后的幾年時間里,乘上改革的巨輪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從紛紛關閉的鄉村衛生室來看,這改變又是有代價的,是一個新老交替的過程。在這段時間里,傳統的基層工作者逐步退出舞臺,新的醫療工作者上崗。
還在不了解政策變化的人群注意了!
首先盡早拿到執業(助理)醫師證書傍身才能在新浪潮中站住腳跟,并且在未來幾年時間里,這些肯定會物超所值。還在本來崗位堅守的醫療工作者也一定要堅定信念
隨著醫療行業的發展,各項醫療事業計劃更加全面和完善,監管更加嚴格、強化,更加注重基層醫療行業水平的提高,相信2019年的醫療行業發展將更加健康、公平、科學、有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