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藥師藥理學知識點:藥物的代謝
藥物進入機體后,發生化學結構的改變稱其為生物轉化或轉化(biotransformation),形成新的物質稱為代謝產物。藥物在體內發生轉化的器官主要是肝臟,腸、腎、肺和腦也是藥物代謝部位。
1.藥物代謝的意義 藥物經過轉化以后,其藥理活性發生改變,大多數藥物經代謝后失去活性(減弱或消失),稱為滅活(inactivation),如去甲腎上腺素。少數藥物可以被活化后,出現藥理活性,如可待因經肝臟去甲基后生成嗎啡起效。這種經代謝后才能產生藥理效應的藥物稱為前藥(prodrug)。原形藥物經代謝后,其代謝物有的有活性,有的有毒性。代謝物活性小于母藥,如去甲維拉帕米小于維拉帕米;代謝物活性大于母藥,如去羧乙氧基氯雷他定大于氯雷他定;代謝物與母藥活性相似,如乙酰普魯卡因胺約等于普魯卡因胺。而異煙肼經肝臟代謝后,代謝物乙酰異煙肼對肝臟有較強的毒性。因此,將藥物的轉化稱為解毒尚不確切。
2.藥物代謝酶藥物在體內的轉化是在酶的催化下進行,這些催化藥物轉化的酶,統稱為藥物代謝酶(drug metabolism enzymes),簡稱藥酶。肝臟藥酶種類最多,含量豐富,所以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往往將肝藥酶看成藥酶的代稱。按照藥酶在細胞內的存在部位,分為微粒體酶系(micr0— somal enzymes)和非微粒體酶系。前者氧化藥物的酶稱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統,其中最關鍵的酶為細胞色素P450,因與一氧化碳結合后,其吸收主峰在450nm,簡稱CYP;非微粒體酶系存在于細胞胞漿和線粒體中,參與藥物的催化反應。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