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病人心理 |
第 3 頁:第二節 醫患關系 |
第九章 病人心理與醫患關系
第一節 病人心理
一、病人概念與病人角色
1患有各種軀體疾病、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礙、神經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論其求醫與否,均統稱為病人。
2一種特殊的社會角色。又稱病人身份,是指那些患有疾病并有求醫行為的社會人群。
3帕森斯(Parsons)的病人角色要素:
病人可以從常態的社會角色中解脫出來,減輕或免除其原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病人對其陷入疾病狀態是沒有責任的;
病人負有恢復健康的責任:應該努力使自己痊愈,接受治療、努力康復;
病人負有尋求醫療協助的責任:應求得有效的幫助并在治療中與醫務人員積極配合。
√4病人角色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享受醫療服務;被尊重,被了解;知情同意權;保守個人秘密;監督個人醫療權利的實現;
免除原有的社會責任
義務:及時就醫,早日康復;尋求有效幫助,遵守醫囑;遵守醫院制度,支付醫療費用;
和醫護人員合作
5病人角色內涵:有生理或心理的異常或出現有醫學意義的陽性體征;
應得到社會的承認,主要是醫生以有關醫學標準確認其疾病狀態;
處于病人角色的個體有其特殊的權利和行為模式。
√6病人角色的轉換與適應1角色行為沖突
2角色行為缺如
3角色行為減退
4角色行為強化
5~異常
二、病人的求醫行為
2、分類:可分為主動求醫行為、被動求醫和強制性求醫行為三類。
3、求醫行為的原因:與人的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有關。
4、影響求醫行為的因素:
對疾病的主觀感受、認識水平;年齡;心理、社會因素影響:個性、知識水平、經濟條件、文化、環境因素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