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理
肉眼:包膜完整,實性或囊性,囊腔內可含牙
鏡下:間質少,上皮成分多
1.結節狀實性細胞巢:由梭形或立方狀上皮細胞組成,形成玫瑰花樣結構;上皮細胞之間及玫瑰花樣結構中心可見嗜酸性物質沉積
2.腺管樣結構:立方狀或柱狀細胞形成環狀的腺管樣結構,胞核遠離腔面;管腔內可含有嗜酸性物質和細胞碎屑
3.牙源性鈣化上皮瘤樣區:多邊形嗜酸性鱗狀細胞組成的小結節,鱗狀細胞呈輕度多形性,可見細胞間橋和鈣化團塊及淀粉樣物質沉積
4.梁狀或篩狀結構:見于腫瘤周邊或實性細胞巢之間;細胞圓形或梭形,核深染;常常是1-2層的細胞條索形成篩狀。
生物學行為:
良性,易摘除而不復發,預后良好。
牙源性鈣化囊腫 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
臨床表現:
年齡:較廣,10-19歲
部位:上頜較下頜多見,可發生在頜骨外的軟組織
X 線:境界清楚的透影區,單囊或多囊,內含大小不等的鈣化物
病 理
囊性型
牙源性影細胞瘤
牙源性影細胞癌
1. 囊性型
襯里上皮基底層與早期成釉細胞瘤V-G標準一致
基底層上方細胞呈星網狀
基底層下方可見發育不良的牙本質。
基底層上方細胞或纖維囊壁內可見影細胞(異常角化的結果)
Gost cell:圓形或卵圓形,細胞界清,胞漿紅染,胞核消失而不著色,在胞核部位出現陰影。
2.牙源性影細胞瘤
以實性為主:具有成釉細胞瘤、影細胞和牙本質樣結構,有時可伴有成釉細胞纖維瘤或牙源性腺樣瘤病變。
3.牙源性影細胞癌
既有牙源性鈣化囊腫的特征,又有惡性細胞特點。
生物學行為:
1.囊性型:良性病損。
2.牙源性影細胞瘤:良性,浸潤性生長,術后易復發。
3.牙源性影細胞癌:惡性,術后復發率高。
良性成牙骨質細胞瘤benign cementoblastoma
又稱真性牙骨質細胞瘤 是來源于成牙骨質的良性腫瘤
臨床表現:
年齡:10-29歲
性別:男>女
部位:下頜多見,前磨牙區、磨牙區多見
X 線:圍繞牙根見界限清楚的致密鈣化團塊,周圍有 一帶狀的放射透影區
鏡 下:
牙骨質呈圓或卵圓鈣化團塊,成熟部分含有少量埋入細胞及許多強嗜堿性反折線,周邊為牙骨質樣組織和成牙骨質細胞。
未礦化的組織在鈣化的周邊呈放射狀
軟組織:血管性疏松結締組織,含較大深染細胞,單核或多核。
生物學行為: 良性,易摘除,術后很少復發。
惡性牙源性腫瘤
1. 牙源性癌
(1)惡性成釉細胞瘤
(2)原發性骨內癌
(3)其他牙源性上皮性腫瘤惡變
(4)牙源性囊腫惡變
2.牙源性肉瘤
(1)成釉細胞纖維肉瘤
(2)成釉細胞纖維牙肉瘤
3.牙源性癌肉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