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原地區間日瘧傳播的主要媒介是
A.淡色庫蚊
B.中華按蚊
C.三帶喙庫蚊
D.刺擾伊蚊
E.微小按蚊
答案:B
精析與避錯:中華按蚊是平原地區間日瘧傳播的主要媒介,故選B。三帶喙庫蚊是乙型腦炎的主要傳播媒介,但不是平原地區間日瘧傳播的主要媒介,故C錯誤。
2.瘧疾典型臨床發作的機制是由于
A.瘧原蟲在肝細胞內增殖
B.瘧原蟲在紅細胞內增殖
C.瘧原蟲在腸道內增生
D.瘧原蟲在白細胞內增生
E.大量配子體人血
答案:B
精析與避錯:瘧疾發作機制是由于瘧原蟲在紅細胞內增生,形成裂殖子,大量的裂殖子和變性的血紅蛋白被釋放,引起發熱等一系列癥狀。故B最符合。其他選項都不正確。
3.急性血吸蟲病的治療首選
A.吡喹酮
B.噻苯達唑
C.乙胺嗪
D.阿苯咪唑
E.左旋咪唑
答案:A
精析與避錯:急性血吸蟲病的治療首選吡喹酮,它具有毒性小、療效好、給藥方便、適應證廣等優點,可用于各期各型血吸蟲患者的治療。
4.腦囊尾蚴病的傳染源為
A.豬帶絳蟲病豬
B.豬帶絳蟲病病人
C.牛帶絳蟲病牛
D.牛帶絳蟲病病人
E.短膜殼絳蟲病病人
答案:B
精析與避錯:囊蟲病均因誤食節片或蟲卵所致。入體的感染方式有三種:①自體感染;②異體感染。均來自豬帶絳蟲病人。故選B。
5.對眼豬囊尾蚴病患者首選的治療是
A.阿苯達唑
B.吡喹酮
C.氯喹
D.伯氨喹
E.手術
答案:E
精析與避錯:眼豬囊尾蚴病禁止殺蟲治療,因為蟲被殺死后引起全眼球炎導致失明,必須手術摘除。故選E。不選A、B、C、D。
6.臨床上最簡便的用于確診瘧疾的實驗室檢查方法是
A.血涂片檢查瘧原蟲
B.間接熒光抗體測定
C.聚合酶鏈反應測定血中瘧原蟲DNA
D.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
E.外周血液檢查發現貧血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答案:A
精析與避錯:瘧疾確診有賴于厚或薄血涂片,吉姆薩染色后直接鏡檢瘧原蟲。
7.下列5種感染過程中最常見的是
A.病原體被清除
B.隱性感染
C.顯性感染
D.病原攜帶狀態
E.潛伏性感染
答案:B
精析與避錯:隱性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的免疫應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在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癥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是傳染病中最常見的表現。故選B。
8.下列乙肝病毒標志物中反映HBV有活動性復制和傳染性的是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體(抗-HBs)
C.e抗原( HBeAg)
D. e抗體(抗-HBe)
E.核心抗體(抗-HBc)
答案:C
精析與避錯:表面抗原( HBsAg)表明有乙肝病毒感染。故不選A。表面抗體(抗-HBs)表示對HBV有免疫力,見于乙肝恢復期、過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種。故不選B。 E抗原(HBeAg)表示病毒復制活躍且有較強的傳染性。故選C。 E抗體(抗-HBe)陽性代表病毒復制停止或無傳染性。故不選D。核心抗體(抗-HBc) IgM表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核心抗體(抗-HBc) IgG陽性出現遲,但保持多年甚至終生。故不選E。
9.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癥期患者皮膚淤點的主要病理基礎是
A.血管脆性增強
B.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DIC)
C.血小板減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壞死及栓塞
E.. 凝血功能障礙
答案:D
精析與避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癥期主要病變是血管內皮損害,血管壁炎癥、壞死和血栓形成血管周圍出血。故選D。
10.用青霉素治療下列疾病的過程中,首劑肌注后可出現赫氏反應的是
A.流腦
B.猩紅熱
C.鉤體病
D.白喉
E.敗血癥
答案:C
精析與避錯:鉤體病患者在接受首劑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藥物后,可因短時間內大量鉤體被殺死釋放毒素引起臨床癥狀的加重,常見高熱、寒戰、血壓下降,稱赫克斯海默爾反應(赫氏反應)。故選C。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