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細菌性痢疾腸道病變最顯著的部位是在
A.升結腸
B.橫結腸
C.降結腸
D.乙狀結腸
E.乙狀結腸和直腸
答案:E
精析與避錯:細菌性痢疾腸道病變部位主要累及結腸,以乙狀結腸和直腸為最顯著,但重者可累及整個結腸甚至回腸下段,故選E。
32.艾滋病患者肺部機會性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是
A.白色念珠菌
B.結核桿菌
C.皰疹病毒
D.巨細胞病毒
E.肺孢子菌
答案:E
精析與避錯: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晚期可表現為多系統病變,其中多種病原體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的肺部感染,但70%~80%的患者會經歷一次或多次肺孢子菌肺炎,在艾滋病因機會性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中,絢一半患者死于肺孢子菌肺炎,故選E。
33.霍亂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質是
A.霍亂腸毒素
B.霍亂內毒素
C.腺苷酸環化酶
D.透明質酸酶
E.蛋白水解酶
答案:A
精析與避錯:霍亂弧菌產生3種毒素,I型毒素為內毒素,是制作菌苗引起疫苗反應的主要成分。Ⅱ型毒素為外毒素,即霍亂腸毒素,是霍亂弧茵在體內繁殖時產生的代謝產物,霍亂的劇烈腹瀉就是由這種毒素引起的,有抗原性,可使機體產生中和抗體。Ⅲ型毒素在發病作用上意義不大。
34.確診流腦的依據是
A.流行季節
B.突然發病、高熱、頭痛、嘔吐
C.腦膜刺激征陽性
D.皮膚淤點檢菌陽性
E.腦脊液為典型化膿性腦膜炎改變
答案:D
精析與避錯:流腦全年均可發病,但多發于11月份至次年5月,以3、4月份多見,臨床癥狀為突然發病、高熱、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檢查是明確臨床診斷的重要方法,為典型化膿性腦膜炎改變,但發病1~2天及敗血癥休克患者腦脊液檢查除顱內壓增高外,其他檢查可無明顯變化;皮膚淤點檢菌陽性是確定臨床診斷的金標準,故選D,A、B、C、E均不正確。
35.治療腸內外各型阿米巴病首選藥物是
A.吐根堿
B.滅滴靈(甲硝唑)
C.氯喹
D.喹碘仿
E。卡巴砷
答案:B
精析與避錯:抗阿米巴藥按其作用分為3類:①組織內殺阿米巴藥,對侵入組織的阿米巴滋養體有殺滅作用,如依米丁、氯喹;②腸內抗阿米巴,對腸腔內阿米巴有作用,主要對包囊有殺滅作用,如雙碘喹啉、安痢平、二氯尼特;③硝基咪唑類如甲硝唑、替硝唑、氯硝唑,對腸內和組織內阿米巴均有殺滅作用,故選B。
36.可通過母嬰傳播的傳染病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腦炎
D.瘧疾
E.狂犬病
答案:B
精析與避錯: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經糞一口途徑傳播。艾滋病傳播途徑有:①性接觸傳染;②注射途徑傳染;③母嬰傳播;④其他,如人工授精等。流行性乙型腦炎經蚊子叮咬傳播;瘧疾經蚊子主要為按蚊叮咬傳播;狂犬病主要通過咬傷傳播。故選B。
37.我國細菌性痢疾主要流行菌群是
A.宋內志賀菌
B.痢疾志賀菌
C.福氏志賀菌
D.鮑氏志賀菌
E.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答案:C
精析與避錯:細菌性痢疾病原菌為痢疾桿菌,分為痢疾志賀菌、福氏志賀菌、鮑氏志賀菌、宋內志賀菌。 20世紀40年代以痢疾志賀菌為主;50年代以后福氏志賀菌為主;60年代以宋內志賀茵為主,已成為歐美等國家當前的主要流行菌型。目前,我國多數地區仍以福氏志賀菌占據首位。故選C。
38.不屬于鉤端螺旋體病后發癥的是
A.后發熱
B.虹膜睫狀體炎
C.反應性腦膜炎
D.腎損害
E.閉塞性腦動脈炎
答案:D
精析與避錯:部分鉤體病人在發熱消退的恢復期可再次出現發熱、眼部癥狀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一般認為是由機體感染鉤體后誘發的變態反應引起,稱為鉤體病后發癥。眼部后發癥包括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或葡萄膜炎;反應性腦膜炎雖有癥狀及腦脊液改變,但培養無鉤體生長,預后良好。中樞神經系統后發癥主要為閉塞性腦動脈炎。故選D。
39.鉤端螺旋體病確診后,首選下列哪種抗生素
A.青霉素G
B.四環素
C.氯霉素
D.慶大霉素
E.頭孢菌素
答案:A
精析與避錯:鉤體對青霉素高度敏感,為盡可能避免誘發赫克斯海默爾反應而加重病情,一般主張青霉素首劑量40萬U肌內注射,病情重者可2小時后追加40萬U,每日總量為1 60萬一240萬U。對青霉素過敏者,臨床應用慶大霉素、四環素、多西環素均有很好療效。故雖B、 C、D均可治療鉤體病,但不是首選,故選A。
40.瘧疾典型臨床發作的機制是由于
A.瘧原蟲在肝細胞內增殖
B.瘧原蟲在紅細胞內增殖
C.大量裂殖子人血
D.裂殖子及其代謝產物釋放人血
E.大量配子體人血
答案:D
精析與避錯:瘧疾典型臨床發作的機制是由于裂殖子及其代謝產物釋放入血,故選D。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