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男,28歲,船民,昨晚進食海蟹一只,晨起腹瀉稀水樣便,10小時內排便20余次,量多,水樣,無臭味,中午嘔吐3—4次,初起水樣,后為米泔水樣。發病后無排尿,就診時呈重度脫水征,神志淡漠,BP 80/50 mmHg,下列檢查均有助于診斷,除了
A.血培養 .
B.血清凝集試驗
C.大便懸滴鏡檢
D.大便堿性蚤白胨增菌培養
E.大便涂片革蘭染色鏡檢
答案:A
精析與避錯:霍亂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檢查如大便懸滴鏡檢和大便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細菌培養如大便堿性蛋白胨增菌培養、血清學檢查如血清凝集試驗。
52.女,19歲,農民0 12月在水利工地上突起發熱,伴頭痛、眼眶痛、腰痛。病程第四日就診時熱已退,血壓偏低,球結膜水腫,出血,胸背部見條索點狀淤點。前一日24小時尿量340 ml,該病例最可能的診斷是
A.敗血癥
B.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C.流行性出血熱
D.鉤體病
E.急性腎小球腎炎
答案:D
精析與避錯:鉤體病可通過接觸疫水感染,可分為:①早期(鉤體敗血癥期):發病急、發熱、頭痛、肌痛、乏力、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觸痛等。②中期(器官損傷期):包括流感傷寒型、黃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腎衰竭型、腦膜腦炎型。③后期(恢復期或后發癥期)。故選D。
53.男,40歲,4個月前發熱、腹痛、腹瀉,服藥1天好轉,此后腹瀉反復發作,多于勞累及進食生冷食物后,大便5~6次/日,稀便有黏液,有腹痛、里急后重。體襝:左下腹壓痛。大便鏡檢WBC 20。30個/HP. RBC 5—10個/HP,發現有結腸阿米巴滋養體。此病人最可能的診斷是
A.急性菌痢
B.阿米巴痢疾
C.慢性菌痢
D.慢性血吸蟲病
E.腸結核
答案:B
精析與避錯:阿米巴痢疾的臨床表現:黏液血便呈果醬樣,每日10余次,有腹部輕度壓痛。大便鏡檢發現阿米巴滋養體,若直腸受累可有里急后重感。反復遷延發作后可有貧血、乏力、腹脹、排便規律改變。故選B。
54.男,28歲,突起寒戰,高熱,惡心,嘔吐、腰痛已5天。體檢:重病容,眼瞼水腫,球結膜及胸部皮膚充血,腋下見少許點狀出血點,皿壓70/50 mmHg,懷疑流行性出血熱。本例必須首先考
慮的治療措施是
A.加用升壓藥
B.補充血容量
C.糾正酸中毒
D.小劑量肝素抗DIC
E.選用抗病毒治療
答案:B
精析與避錯:根據臨床表現及考慮的診斷,患者可能處于出血熱的低血壓休克期,治療原則是積極補充血容量,注意糾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環的功能,所以首先應補充血容量。故選B。
55.9歲,學生,1月底因突起高熱、劇烈頭痛、惡心伴非噴射性嘔吐1次入院。體檢:神清,全身皮膚散在淤點、淤斑,頸項抵抗,心率120次/分,兩肺無異常,腹軟無壓痛。化驗栓查:血白細胞計數20×l09/L,中性粒細胞89%,淋巴細胞5%,單核細胞6%最可能的診斷是
A.傷寒
B.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C.結核性腦膜炎
D.流行性乙型腦炎
E.病毒性腦炎
答案:B
精析與避錯:根據典型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查、血象的特點,都符合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診斷。病毒性腦炎血象以淋巴細胞增高為主。
56.男,25歲,持續發熱10天,開始為38℃左右,5天后持續高熱39~40℃,伴腹脹和輕度腹瀉。體檢:體溫40℃,呼吸26次’分,脈搏86次/分,精神淡漠。兩肺無異常。心率86次/分,律齊,第一心音偏低。腹脹、無壓痛,肝右肋下2cm、軟,脾左肋下1cm。血白細胞3.0×l09/L,中性粒細胞75%,嗜酸性粒細胞0,單核細胞5%,淋巴細胞20%。最可能的診斷是
A.菌痢
B.傷寒、副傷寒
C.結締組織病
D.結核病
E.風濕熱
答案:B
精析與避錯:根據題中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符合傷寒的持續高熱、相對緩脈、神經系統癥狀與消化道癥狀及肝大和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消失的表現,但是傷寒與副傷寒較難鑒別,需要依靠細菌培養與肥達反應才能確診。故選B。
57. 23歲,農民,因發熱、頭痛、全身酸痛、軟弱無力一周于9月4日入院。當天起出現心慌、氣促、體溫39. 6℃。體檢:面色蒼白,腓腸肌壓痛,心率124次/分,呼吸36次/分。肺部散在濕性啰音。血象:血白細胞計數9.0×l09/L,中性粒細胞0. 76,淋巴細胞0.24。X線攝片示:兩肺紋理增多,有散在性點狀陰影。本病例最可能的診斷是
A.粟粒性肺結核
B.支氣管肺炎
C.流行性出血熱
D.鉤端螺旋體病
E.急性血吸蟲病
答案:D
精析與避錯:根據題中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體征與實驗室檢查,符合鉤端螺旋體病的肺出血型。故選D。
58.某患者于1月3日起發病,3天來發熱,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頭痛,四肢酸痛,腰痛。體檢:重病容,球結膜充血,無水腫,咽充血,腋下可見點狀抓痕樣出血點,肝脾未及。血常規檢查:WBC l2×l09/L,N 72%,L 28%可見異型淋巴細胞。尿常規:尿蛋白(+++),RBC 2~5個/HP,該患者首先考慮的診斷為
A.鉤端螺旋體病
B.敗血癥
C.流行性出血熱
D.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E.結核性腦膜炎
答案:C
精析與避錯:流行性出血熱屬于病毒性出血熱中的腎綜合征出血熱,鼠為主要傳染源。臨床上以發熱、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腎衰竭為主要表現。典型病例病程中有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的5期經過。白細胞汁數在第3日后逐漸升高可達( 15~30) ×l09/L,第4、第5日后淋巴細胞增多,并出現較多的異型淋巴細胞。故選C。
59.男性,5歲,持續發熱15天,體溫39~39.5℃,伴腹瀉每日3~5次,體檢:精神萎靡,心率72次/分,肝右肋下2 cm,脾肋下1.5 cm,血常規檢查:WBC 3.0×l09/L,中性粒細胞60%,淋巴細胞40%,嗜酸性粒細胞0,ALT 200 U/L,血清抗-HBs陽性,該病例最可能的診斷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傷寒
C.鉤端螺旋體病
D.急性血吸蟲病
E.急性細菌性痢疾
答案:B
精析與避錯: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持續發熱、相對緩脈、神經系統中毒癥狀以及消化道癥狀、玫瑰疹、肝脾大與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消失等。根據題中所述,應為傷寒。急性乙型肝炎血清檢查應有HBsAg陽性。鉤端螺旋體病以肌肉酸痛為特征,尤其是腓腸肌。急性血吸蟲病和急性細菌性痢疾多伴膿血便。故選B。
60.男性,30歲,農民,腹痛、腹瀉半個月,大便4~8次/天,便量多,為暗紅色,有腥臭味,肉眼可見血液及黏液,患者無發熱,右下腹隱痛,糞便鏡檢:WBC 10~15個/HP, RBC滿視好,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A.細菌性痢疾
B.傷寒合并腸出血
C.阿米巴痢疾
D.潰瘍性結腸炎
E.血吸蟲病
答案:C
精析與避錯:典型急性表現為黏液血便成果醬樣,每日10余次,便量中等,糞質較多,有腥臭,伴有腹脹或輕中度腹痛,體征有盲腸與升結腸部位輕度壓痛。根據題中所述,應為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多有高熱、黏液膿血便。傷寒可有皮疹,而且一般沒有大便性狀的改變。急性細菌性痢疾多有高熱和膿血便。故選C。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