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營養和營養障礙疾病
營養基礎:1歲以內嬰兒總能量約需110kcal/(kg.d),每三歲減去10kcal簡單估計。12~15%來自蛋白質,30~35%來自脂肪,50~60%來自碳水化合物。
脂溶性(維生素 A、D、E、K)及水溶性(B族和C)
嬰兒喂養:母乳成分及量:①初乳一般指產后4天內的乳汁:含球蛋白多。②過渡乳是產后5~10天的乳汁:含脂肪最高。
母乳喂養的優點(1)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白蛋白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乳糖多,微量元素較多,鐵吸收率高,鈣磷比例適宜。
牛乳量計算法(重點):一般按每日能量需要計算:嬰兒每日能量需要(110kcal)/kg,需水分150ml/kg。100ml含8%糖的牛乳約能供應100kcal,故嬰兒每日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例如一個3個月嬰兒,體重5公斤,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為550ml,每日需水750ml,除牛乳外尚需分次供水200ml。全日奶量可分為5次喂哺。2.羊奶:葉酸含量極低,維生素B12也少,可引起巨紅細胞性貧血。混合膳食約100kcal產生水12ml。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體重不增是最先出現的癥狀,首先為腹部,最后為面頰。Ⅰ度:體重低于15﹪~25﹪。
維D缺乏:<2歲25肝1,25腎。初期:興奮,枕禿。活期:骨骼3~6顱骨乒軟化→8~9增生方顱→前囟遲→乳牙遲。1歲左右肋骨串珠。四肢OX,生化鈣磷下降,堿升高,X線毛刷。恢復鈣化。后遺畸形。自出生2周后即應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為400~800ⅠU。
維D手足抽:維生素D缺乏致血清鈣離子濃度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引起,表現為全身驚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痙攣等。多見于4個月~3歲的嬰幼兒。(一)臨床表現:驚厥、手足搐搦、喉痙攣,無熱驚厥最常見。面神經征;腓反射;陶瑟征。鈣降,無熱驚厥,隱性面T。
第 五 單元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的特點及護理:1.足月兒:指胎齡≥37周至<42周。2.早產兒:<37周。3.過期產兒:≥42周。皮紅,耳挺,乳結,甲長,紋毛多,陰囊全。剖宮產濕肺,早產兒肺透明膜病。
足呼:60~80,以后40
足心:90~160,70/50
新生兒生后24小時內排出胎便,3~4天排完。新生兒肝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
足月新生兒白細胞計數;分類計數以中性粒細胞為主,4~6天后以淋巴細胞為主。
脊髓末端約在第三四腰椎下緣,故腰椎穿刺應在第四五腰椎間隙進針。
新生兒期,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陽性反應。
新生兒生后10天內不需要補充鉀。
足月鈉鉀是1~2mmol/Kg.
1.0kg的早產兒,適中溫度為35℃;1.5kg 溫度34℃2.0kg的早產兒為33℃。
新生兒黃疸:新生兒肝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二)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1.生理性黃疸:生后2~5天出現黃疸,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在2周內消退,早產兒3~4周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足月兒一般<205μmol/(12mg/dl),早產兒<257μmol/(15mg/dl)。2.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過早(出生24小時內);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05μmol/(12mg/dl),早產兒>257μmol/(15mg/dl);黃疸持續過久(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黃疸退而復現;血清結合膽紅素>25μmol/(1.5mg/dl)
新生兒溶血病:母血中對胎兒紅細胞的免疫抗體IgG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發生同種免疫反應而引起的溶血。新生兒溶血病以ABO系統血型不合為最常見,其次是RH系統血型不合。ABO溶血病中,母親多為O型,嬰兒為A型或B型;RH溶血病以RhD溶血病為最常見。黃疸:黃疸發生早快重,多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膽紅素腦病(核黃疸):生后2~7天嗜睡喂養困難,肌張力低。降低血清膽紅素:光照療法:一般用波長420~470mm的藍色熒光燈最有效。換血療法:①指征:出生時有水腫、明顯貧血、(臍帶血﹤Hb120g/L);膽紅素足月兒>342μmol/L(20mg/dl);體重1500g早產兒>256μmol/L(15mg/dl);體重1200g>205μmol/L(12mg/dl)②血源選擇:Rh溶血病應采用Rh血型與母親相同、ABO血型與患兒相同的供血者;ABO溶血病可用O型紅細胞加AB型血漿或用抗A、抗B效價不高的O型血。③換血量為150~180ml/kg(新生兒血量的二倍)。
新生兒敗血癥:病原及感染途徑:1.病原菌:我國葡萄球菌最常見,美國以B群鏈球菌(GBS)占首位。出生后感染最常見以金葡萄菌為多。④休克征象如皮膚呈大理石樣花紋;⑤中毒性腸麻痹。新生兒敗血癥較易并發腦膜炎。血培養陽性。產前感染陰道細菌上行,產時粘膜破損。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輕度:出生24小時內癥狀最明顯。2中度:出生24~72小時癥狀最明顯,嗜睡、驚厥、肌張力減退、瞳孔小。 3重度:出生72小時或以上癥狀最明顯,昏迷、肌張力低下、瞳孔固定。(二)診斷:1.病史:有胎兒宮內窘迫或產時窒息史。2.臨床表現:意識、肌張力、反射改變,前囟隆起,驚厥等。3.輔助檢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腦型同工酶檢測。(三)治療:2.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鈉。3.治療腦水腫:首選用甘露醇。
新生兒窒息:1.胎兒缺氧(宮內窒息):早期胎動增多心率快;晚期胎動減少,心率慢,羊水黃綠。2.Apgar評分:呼吸、心率、皮膚顏色、肌張力及對刺激反應等五項指標評分,7分以上是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ABCDE復蘇方案(重點):A:盡量吸盡呼吸道粘液;B:建立呼吸,增加通氣;C:維持正常循環,保證足夠心排出量;D:藥物治療;E:評價。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