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一、病因:病原為志賀菌屬革蘭陰性桿菌,簡稱痢疾桿菌。我國福氏志賀菌多見。
二、發病機制
(一)個體反應性:多見于2~7歲兒童。
(二)細菌毒素作用:內毒素進入血液,微血管痙攣,缺血缺氧,休克,DIC。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和分型
(一)潛伏期:多數為1~2天,短者數小時。
(二)臨床表現:起病急驟,高熱可>40℃,反復驚厥,迅速發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腸道癥狀多不明顯,甚至無腹痛與腹瀉;也有在發熱、膿血便2~3天后發展為中毒型。
(三)類型:①休克型;②腦型即呼吸衰竭型;③混合型。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的診斷與鑒別診斷(重點)
診斷應注意:
① 夏秋季節,遇到小兒急性高熱,一時找不到原因的;
② 家庭中或密切接觸者中有菌痢患者;
③ 發病初期有高熱和神經癥狀,可予灌腸大便檢查。
(一)熱性驚厥:6個月~4歲,體溫突然升高時出現驚厥,抽搐時間短,多數僅驚厥1次,一般情況好,無感染中毒癥狀。
(二)流行性乙型腦炎:7~9月份發生,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改變,大便檢查正常。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的治療
(一)防止循環衰竭
①擴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
②在充分擴容的基礎上應用東莨菪堿、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以改善微循環;
③糖皮質激素;
④納洛酮肌注或靜注。
(二)抗菌治療:三代頭孢菌素。
(三)防止腦水腫和呼吸衰竭:顱壓高者用20%甘露醇,嚴重病例短期用地塞米松,呼吸衰竭者用呼吸機治療。
(四)降溫止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