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臨床助理醫師考試《消化系統》高頻考點匯總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并發癥
1.病理改變——關鍵詞:半層、連續性、非特異性炎。
多在直腸、乙狀結腸,可擴展至降結腸、橫結腸,也可累及全結腸。
(1)活動期:黏膜彌漫性充血、水腫,呈細顆粒狀、糜爛及潰瘍。
A.彌漫性淋巴、漿、單核細胞浸潤。
B.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于固有膜、隱窩上皮(隱窩炎)、隱窩內(隱窩膿腫)。
C.隱窩膿腫融合潰破形成潰瘍。
結腸病變限于黏膜與黏膜下層,很少深入肌層——很少并發結腸穿孔、瘺管或周圍膿腫。
少數暴發型或重癥病變累及結腸全層——中毒性巨結腸,并發急性穿孔。
(2)慢性:黏膜不斷破壞、修復,正常結構破壞。
隱窩結構紊亂,腺體萎縮,伴杯狀細胞減少和潘氏細胞化生。
A.炎性息肉形成。
B.結腸變形縮短、結腸袋消失,甚至腸腔縮窄:潰瘍愈合瘢痕形成及黏膜肌層及固有肌層肥厚導致。
C.結腸癌變:少見。
2.臨床表現
(1)消化道癥狀:①腹痛。下腹或左下腹陣痛,排便后緩解;左下腹壓痛或壓痛部位沿結腸走行。②腹瀉:多見。黏液血便,腹瀉次數和血便的程度可以反映病情的輕重。
(2)全身癥狀:發熱、衰弱、消瘦、貧血等。
(3)腸道外表現:如關節炎、皮膚病變、眼病變;在結腸炎控制或結腸切除后可緩解。
3.并發癥,最常考——中毒性巨結腸——暴發型或重癥。
機制——結腸病變廣泛而嚴重,累及肌層與腸肌神經叢,腸壁張力減退,結腸蠕動消失,腸內容物與氣體大量積聚,引起急性結腸擴張。以橫結腸為最嚴重。
中毒性巨結腸
①臨床表現:病情急劇惡化,出現鼓腸、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易引起急性腸穿孔。
②誘因:低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堿能藥物或阿片類。
③血常規: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
④腹部X線平片:可見結腸擴大,結腸袋形消失。
【備考攻略】
單獨考核幾率為每年0——1分,該內容重點掌握臨床表現與輔助檢查,掌握這兩點關系到與其他腸病的鑒別。
【特別注意】
重型或暴發型病例不宜做X線鋇劑灌腸檢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結腸鏡——有中毒巨結腸、可疑腸穿孔者禁忌。
潰瘍性結腸炎:腹瀉多見。
克羅恩病腹痛最常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