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某人在參加一次聚餐后第3天,突然出現發熱、腹痛和腹瀉,腹瀉始為水樣便,l天后轉變為黏液膿血便。并有里急后重感。根據以上癥狀應考慮的疾病和檢查方法是
A.傷寒:取膿血便進行免疫熒光檢查
B.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分離致病菌
C.沙門菌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分離致病菌
D.霍亂:取膿血便直接鏡檢
E.細菌性痢疾:取膿血便分離腸道致病菌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考點: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
解析:細菌性痢疾臨床表現主要有發冷、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黏液膿血樣大便。檢查需做糞便常規:黏液膿血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紅細胞與巨噬細胞,膿血便培養:分離到痢疾桿菌。與題述癥狀符合,選E。
過關點睛:細菌性痢疾:黏液膿血便和里急后重為特征。
42、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區興辦的大型建設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申請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對施工環境進行
A.環保調查
B.衛生調查
C.衛生資源調查
D.環境資源調查
E.危害因素調查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考點:傳染病預防控制的策略與措施
43、某貧困地區。終年食用玉米,皮炎、舌炎、腹瀉及周圍神經炎患者較多,當地癡呆患者也較多,可能缺乏的維生素是
A.維生素A
B 維生素B1
B.維生素B1
C.維生素B2
D.維生素PP
E.維生素C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考點:合理膳食指導
解析:缺乏能導致糙皮病(癩皮病或煙酸缺乏病)。偏食玉米、營養缺乏、長期酗酒、服異煙肼等是其常見病因。該病在皮膚上表現為手背或面部的黑紅色曬斑;在腸胃表現為急腹癥或慢性頑固性腹脹、便秘或兩者交替,并有紅舌、鏡舌、地圖舌等黏膜改變;在神經系統,從輕度的神經精神癥狀到嚴重的癲癇、精神分裂癥、昏迷等都可發生。故選D。
過關點睛:維生素PP能夠促進能量代謝、降低膽固醇、維持皮膚與神經的健康。
44、某地區欲找出對病人的生命威脅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對策,需要計算和評價的統計指標是
A.病死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患病構成比
E.發病率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考點: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標
解析:病死率是指患疾病的人中的死亡強度;患病率是某特定時間內總人口中曾患有某病病例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在總人群中特定疾病的死亡強度;發病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某病新病例出現的頻率。選擇A。
45、在兩樣本均數推斷兩總體均數差別的T檢驗中。無效的假設是
A.兩樣本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B.兩總體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C.兩樣本均數相等
D.兩總體均數相等
E.兩總體均數不等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考點:總體均數的估計和t檢驗
解析:無效假設又稱為零假設,用H0表示。用樣本均數推斷總體均數時,假設的對象應該是兩總體均數,而不是樣本均數。故本題選D。
46、欲用統計圖比較1994~2003年城市和農村3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的變化趨勢,選用何種統計圖最為合適
A.條圖
B.線圖
C.圓圖
D.直方圖
E.散點圖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考點:統計圖選擇與制圖通則
解析:直條圖是用等寬直條的長短來表示各指標的數值大小,適用于各自獨立的資料;直方圖式用面積來表示某個連續型變量的頻數分布;圓圖是表示全體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適用于構成比的資料;散點圖示用點的密集程度和趨勢來表示兩種現象問的相互關系和趨勢。線圖是用線段的升降來表示某事物隨時間推移的發展變化情況,或某現象隨另一現象變遷的情況,故選擇B。
過關點睛:線圖適用于隨時間變化的資料。
47、患者,女,55歲,l0年來主要因丈夫有外遇,夫妻感情不佳,總想離婚,但又總舍不得孩子,又怕丟面子,來到心理咨詢門診,想問心理咨詢師。離婚好還是不離婚好。此時心理咨詢師最應注意采用的原則是
A.回避原則
B.中立原則
C.耐心原則
D.綜合原則
E.靈活原則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考點:心理治療的原則
解析:患者來心理咨詢師咨詢,此時心理咨詢師并不知事情的真相,也不知其是否真的患了心理疾病,故此時心理咨詢師應注意采用中立原則.故此題B為正確答案。
48、檢驗醫學倫理學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是
A.理論全面
B 理論系統
B.理論系統
C.理論深刻
D.醫學實踐
E.醫學科研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考點:醫學倫理學的概念
解析:檢驗醫學倫理學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是醫學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分析選項A,B,C,E為醫學倫理學理論的要求,不是檢驗醫學倫理學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得以排除,故選D。
49、病人將地上的草繩看成是一條大蛇。這種表現是
A.感覺過敏
B.象征性思維
C.關系妄想
D.幻覺
E.錯覺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考點:感覺與知覺的概念
解析:錯覺是歪曲的知覺,也就是把實際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為與實際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故選E.
過關點睛:錯覺本身存在不一定說明有病,健康人也能出現錯覺。
50、認為焦慮癥癥狀產生是由于錯誤學習養成易焦慮的人格后,一旦遇到生活事件便產生焦慮的條件反射,持這種觀點的理論是
A.精神分析理論
B.認知理論
C.人本主義理論
D.行為理論
E.心理生理理論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考點:醫學心理學的概述
解析:1913~1930年是早期行為主義時期,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1930年起出現了新行為主義理論,以托爾曼為代表。他們指出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著中間變量,包括需求變量和認知變量。需求變量本質上就是動機,包括性、饑餓以及面臨危險時對安全的要求。認知變量就是能力,包括對象知覺、運動技能等等。分析題干可知此題選D.
過關點睛:行為理論強調后天的學習作用及環境對人的心理發展的影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