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起源于主支氣管肺葉支氣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門者稱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氣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圍部分者稱為周圍性肺癌。故明確答案B描述錯誤。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放射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肺癌的一種主要治療手段,特別是對中晚期肺癌。不同類型的肺癌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放療對小細胞癌最佳,鱗狀細胞癌次之,腺癌最差。但因不同肺癌的病理組織學類型不同,所以往往所采取的放療方案也不一樣。1、鱗狀細胞癌對射線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變以局部侵犯為主,轉移相對較慢,故多用根治治療;2、腺癌對射線敏感性差,且容易血液轉移,故較少采用單純放射治療;3、小細胞癌容易發生轉移,故多采用大面積不規則野照射,照射區應包括原發灶、甚至肝腦、縱膈雙側鎖骨上區等部位,同時要輔以藥物治療。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1)早期肺癌特別是周圍型肺癌往往設有任何癥狀,大部分在胸部x線檢查時發現;(2)癌腫在較大的支氣管內生長后,常出現刺激性咳嗽,極易誤認為傷風感冒;(3)另一個常見癥狀是血痰,通常為痰中帶血點、血絲或斷續地少量咯血,大量咯血很少見,由于腫瘤阻塞較大支氣管可出現胸悶、氣促、發熱、胸痛等癥狀。故本題選D。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肺癌的病理類型包括:鱗狀細胞癌,占50%,多見于50歲以上男性,常有吸煙史,常為中央型,對放化療中度敏感,先經淋巴結轉移,血行轉移較晚;小細胞癌,發病年齡較輕,男性病人多,中央型為主,高度惡性,較早發生淋巴結和血行轉移,對放化療敏感;腺癌發病年齡較小,女性病人多,常為周圍型,生長較慢,但可在早期發生血行轉移,淋巴結轉移較晚;細支氣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種類型,分化程度高,轉移發生晚,不侵犯肺泡間隔,可侵犯胸膜或經支氣管播散;大細胞癌少見,預后差,轉移早,中心型為主。故選B。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 是最常見的類型,多見于年老的男性,與吸煙關系非常密切。以中央型肺癌多見,并有向管腔內生長的傾向,常早期引起支氣管狹窄,導致肺不張,或阻塞性肺炎。癌組織易變性、壞死,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膿腫。鱗癌生長緩慢,轉移晚,手術切除的機會相對多。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細胞未分化癌(簡稱小細胞癌) 是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約占原發性肺癌的1/5。患者年齡較輕,多在40~50歲左右,多有吸煙史。多發于肺門附近的大支氣管,傾向于粘膜下層生長,常侵犯管外肺實質,易與肺門、縱隔淋巴結融合成團塊。癌細胞生長快,侵襲力強,遠處轉移早,手術時發現60%~100%血管受侵犯,尸檢證明80%~100%有淋巴結轉移,常轉移至腦、肝、骨、腎上腺等臟器。本型對放療和化療比較敏感。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肺上溝癌又稱"潘科斯特綜合癥"、"肺尖腫瘤"、"肺尖癌"。上溝癌作為肺癌的一種常以肩痛為主要癥狀。包繞肺的頂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個特殊區域。來自頸部、支配上肢的感覺和運動的神經纖維均經此區進入上肢。因而,若肺上溝癌腫瘤侵至此區,往往會感到受累側上肢的疼痛、乏力,這種疼痛往往需要鎮痛劑才能得以緩解。肺上溝癌癌腫常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同側瞳孔縮小,上眼瞼下垂,額部汗少等霍納(Horner)綜合征,壓迫臂叢神經引起同側肩關節、上肢內側劇烈疼痛和感覺異常,侵蝕及破壞第一、二肋骨時引起局部壓痛。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彌漫型細支氣管肺泡癌是惟一可引起病人進行性呼吸困難的肺癌,這跟瘤細胞覆壁生長,肺泡腔內充滿黏液、瘤細胞而引起換氣功能下降有關。所以選C。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央型肺癌即起源于主支氣管、肺葉支氣管的肺癌,靠近肺門。X線特點:多為一側肺門類圓形陰影,邊緣大多毛糙,可有“S”形的肺不張和密度較高的片狀陰影,可產生阻塞性肺炎、局限性肺氣腫。周圍性肺癌即發生在段支氣管以下的癌腫。圓形或類圓形腫塊呈分葉狀,邊緣清楚常呈分葉狀,有臍樣切跡或有毛刺。
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題考慮“簡單、有效”,胸部X線檢查操作簡單,而且可以直接確診。當然最終確診還需要依靠病理檢查。
1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骨關節病綜合征可以發生在肺癌的患者,但是其發生與肺癌的內分泌功能有關,是癌作用于其它系統的肺外器官的表現,不是晚期肺癌壓迫侵犯鄰近器官、組織或發生遠處轉移時引起的癥狀,與題干不符合,所以正確答案是C。
1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肺結核病因是結核菌;肺膿腫是細菌感染;肺癌是惡性腫瘤;故E是判斷的金標準,而B在影像學上都表現為空洞,部分不典型病例在影像學上特征都很類似,在臨床上很難區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