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下列哪一項生理活動改變是由α受體介導的?
A. 瞳孔擴大 B. 心率加快 C. 支氣管擴張
D. 糖酵解加強 E. 脂肪分解加強
42. 當去甲腎上腺素與α受體結合時,下列哪一種肌肉舒張?
A. 血管平滑肌 B. 子宮平滑肌 C. 虹膜輻射狀肌
D. 胃腸括約肌 E. 小腸平滑肌
43. 下列哪一項生理活動改變是由β受體介導的?
A. 骨骼肌血管收縮 B. 胃腸括約肌收縮 C. 膀胱逼尿肌收縮
D. 豎毛肌收縮 E. 糖酵解加強
44. 當去甲腎上腺素與β受體結合時,下列哪一種肌肉收縮或收縮加強?
A. 心房心室肌 B. 子宮平滑肌 C. 小腸平滑肌
D. 血管平滑肌 E. 支氣管平滑肌
45. β3 受體
A. 分布于眼睫狀體肌,激活后引起舒張
B. 分布于心肌,激活后引起收縮力增強
C. 分布于腎球旁細胞,激活后引起腎素分泌
D. 分布于肝,激活后引起糖原分解
E. 分布于脂肪組織,激活后引起脂肪分解
46. 分布于眼虹膜輻射狀肌,激活時可引起該肌收縮的受體是
A. M受體 B. N1 受體 C. N2 受體 D. α受體 E. β受體
47. 臨床上用α2 受體激動劑(可樂定)治療高血壓是由于它能
A. 抑制心肌收縮力 B. 減慢心率 C. 舒張阻力血管
D. 增加腎排水量 E. 抑制突觸前膜釋放遞質
*48. 臨床上曾用異丙腎上腺素噴霧劑治療支氣管哮喘,后遭淘汰,原因是它
A. 同時激活α1 受體,引起血壓升高
B. 同時激活α2 受體,引起血壓降低
C. 同時激活β1 受體,引起心臟活動加強
D. 激活β2 受體作用過強,引起通氣過度
E. 同時激活β3 受體,引起脂肪代謝紊亂
*49. 對心絞痛伴有肺通氣不暢的病人進行治療,應選用
A. 酚妥拉明 B. 育亨賓 C. 普萘洛爾 D. 阿提洛爾 E. 丁氧胺
50. 腦內多巴胺最主要的產生部位是
A. 脊髓 B. 低位腦干 C. 中腦黑質 D. 紋狀體 E. 邊緣前腦
51. 腦內多巴胺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A. 腦干網狀結構 B. 中腦黑質 C. 下丘腦 D. 尾核 E. 大腦皮層
52. 激活后能使cAMP 水平升高的多巴胺受體是
A. D1 和D2 受體 B. D3 和D4 受體 C. D5 和D1 受體
D. D2 和D3 受體 E. D4 和D5 受體
53. 中樞5-羥色胺能神經元主要分布于
A. 脊髓背角膠質區 B. 低位腦干中縫核 C. 中腦中央灰質
D. 下丘腦弓狀核 E. 紋狀體尾核
54. 下列5-羥色胺受體亞型中,可為突觸前受體的是
A. 5-HT1A 受體 B. 5-HT2B 受體 C. 5-HT3 受體
D. 5-HT4 受體 E. 5-HT5A 受體
55. 下列5-羥色胺受體亞型中,屬于離子通道型受體的是
A. 5-HT1E 受體 B. 5-HT1F 受體 C. 5-HT3 受體
D. 5-HT6 受體 E. 5-HT7 受體
56. 關于中樞內組胺及其受體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組胺能神經元廣泛分布與腦和脊髓內
B. 組胺能纖維投射到中樞幾乎所有部位
C. 大多數H3 受體為突觸前受體且為離子通道
D. H1 受體激活后能抑制磷脂酶C
E. H2 受體激活后可抑制腺苷酸環化酶
*57. 下列關于谷氨酸及其受體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廣泛分布于腦內,但脊髓中沒有分布
B. 大部分促代謝型受體通過增加cAMP 而起作用
C. 所有促離子型受體均為陰離子通道
D. 甘氨酸能結合NMDA 受體而抑制其功能
E. 所有受體激活后均可使突觸后膜出現EPSP
58. NMDA 受體激活時,允許通過突觸后膜的離子是
A. Na+、K+和Cl−,主要是Na+和K+ B. K+、Cl−和Ca2+,主要是K+和Cl−
C. Na+、Cl−和Ca2+,主要是Cl−和Ca2+ D. Na+、K+和Ca2+,主要是Na+和Ca2+
E. Cl−和Ca2+,主要是Cl−
59. AMPA 受體激活時,允許通過突觸后膜的離子是
A. Na+和Cl−,主要是Na+ B. K+和Cl−,主要是K+
C. Cl−和Ca2+,主要是Cl D. K+和Ca2+,主要是Ca2+
E. Na+和K+,主要是Na+
60. 大多數谷氨酸促代謝型受體激活后可使
A. cAMP 升高,或IP3 和DG 降低 B. cAMP 升高,或cGMP 降低
C. cGMP 升高,或IP3 和DG 降低 D. cAMP 降低,或IP3 和DG 升高
E. cGMP 降低,或IP3 和DG 升高
61. 下列關于γ-氨基丁酸及其受體的描述,正確的是
A. 脊髓內含量很高,腦內含量很低 B. GABAA 受體是K+通道
C. GABAB 受體是Cl−通道 D. 參與突觸前和突觸后抑制的形成
E. 促離子型受體能被士的寧阻斷
62. GABAB 受體激活后可
A. 直接增加突觸后膜的Na+電導
B. 直接增加突觸后膜的K+電導
C. 通過G-蛋白介導增加后膜的Na+電導
D. 通過G-蛋白介導增加后膜的K+電導
E. 通過G-蛋白介導增加后膜的Cl−電導
63. 甘氨酸
A. 在腦內含量很高,而脊髓內含量很低
B. 受體有促離子型和促代謝型受體兩類
C. 參與突觸前和突觸后抑制的形成
D. 受體激活后可增加Cl−電導而產生IPSP
E. 能與NMDA 受體結合而抑制其功能
64. 甘氨酸受體的阻斷劑是
A. 4-羥基喹啉酸 B. 氯胺酮 C. 荷包牡丹堿
D. 士的寧 E. 印防己毒素
*65. 下列關于神經肽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僅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內 B. 儲存于軸突末梢的小囊泡內
C. 常與經典的神經遞質共存 D. 作用于促離子型和促代謝型兩類受體
E. 釋放后依靠末梢重攝取而被消除
66. P 物質屬于下列哪類遞質?
A. 速激肽 B.阿片肽 C. 下丘腦調節肽 D. 單胺類 E. 嘌呤類
67. 前阿黑皮素原分子中所含的阿片肽序列是
A. β-內啡肽 B.甲硫腦啡肽 C. 亮腦啡肽 D.強啡肽 E. 孤啡肽
68. 下列關于下丘腦調節肽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主要調節腺垂體的內分泌功能 B. 僅存在于下丘腦的促垂體區
C. 參與神經系統的感覺傳入功能 D. 參與神經系統的傳出功能
E. 參與中樞神經系統的智能活動
69. 下列關于腦內CCK及其受體的描述,錯.誤.的是
A. 有CCK-4 和CCK-8 等遞質 B. 有CCK-A 和CCK-B 兩種受體
C. CCK-4 僅作用于CCK-B 受體 D.CCK-8 僅作用于CCK-A 受體
E. 腦內CCK 具有抑制攝食行為等功能
70. 嘌呤類遞質
A. 僅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內 B. 主要包括腺苷、ATP 和GTP
C. 腺苷是中樞內一種抑制性調質 D. 受體均為G-蛋白耦聯受體
E. 第二信使有cAMP 和cGMP 兩種
71. 下列關于腺苷受體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包括促離子型和促代謝型受體兩類
B. A1受體激活后能增加IP3和DG 濃度
C. A2A 受體激活后可增加cAMP 濃度
D. A2B 受體激活后可降低cAMP 濃度
E. A3 受體激活后可降低IP3 和DG 濃度
72. 有關與ATP 結合的嘌呤能受體,正確的描述是
A. P2Y 受體激活后cAMP 增加 B. P2U受體激活后cAMP 減少
C. P2X 受體激活后IP3 和DG 增加 D. P2Z 受體激活后IP3 和DG 減少
E. P2T 受體是離子通道,可被ADP 激活
73. 一氧化氮發揮其遞質傳遞作用是通過激活下列哪種物質引起的?
A. 腺苷酸環化酶 B. 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 C. 磷酸二酯酶
D. 酪氨酸激酶受體 E. 離子通道
74. 在下列各種中樞神經元聯系方式中,能產生后發放效應的是
A. 單線式聯系 B. 輻散式聯系 C. 聚合式聯系
D. 鏈鎖式聯系 E. 環式聯系
75. 局部回路神經元的
A. 突起很不發達 B. 數量極少 C. 分布局限
D. 進化程度低 E. 突觸形式多樣
76. 下列關于局部神經元回路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動物越高等,回路越不發達
B. 由于軸突短或無軸突,因而突觸數量少
C. 由于回路無極性,所以突觸種類多
D. 所有突觸都是化學性突觸
E. 僅能在局部起調節作用
77. 下列關于中樞興奮傳播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 雙向傳布 B. 對內環境變化敏感 C. 不衰減傳遞
D. 興奮節律不變 E. 不易疲勞
78. 根據測定,興奮通過一個突觸所需時間為
A. 0.1~0.2 ms B. 0.3~0.5 m C. 0.7~1.0 ms
D. 1.5~2.5 ms E. 3.0~5.0 ms
79. 突觸后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 進入突觸前末梢Ca2+量減少 B. 突觸前末梢遞質釋放量減少
C. 抑制一興奮性中間神經元 D. 興奮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
E. 突觸后膜去極化程度減小
80. 一傳入纖維進入中樞后,一方面興奮某一中樞神經元,另一方面發出側支,通過興奮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抑制另一中樞神經元,這種抑制稱為
A. 突觸前抑制 B. 傳入側支性抑制 C. 回返性抑制
D. 同步抑制 E. 去極化抑制
參考答案:
41.A 42.E 43.E 44.A 45.E 46.D 47.E 48.C 49.D 50.C
51.D 52.C 53.B 54.A 55.C 56.B 57.E 58.D 59.E 60.D
61.D 62.D 63.D 64.D 65.C 66.A 67.A 68.B 69.D 70.C
71.C 72.E 73.B 74.E 75.E 76.C 77.B 78.B 79.D 80.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