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下列關于傳入側支性抑制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神經元傳入側支與自身形成負反饋回路
B. 傳入纖維的主干與側支釋放不同的遞質
C. 通過交互性突觸而產生交互抑制的作用
D. 這種抑制形式僅發生于脊髓,腦內不存在
E. 作用意義在于使不同中樞的活動協調起來
82. 某脊髓運動神經元在其興奮沖動傳出的同時,通過軸突發出的側支興奮閏紹細胞,轉而抑制其自身及其同一中樞的活動,這種抑制稱為
A. 突觸前抑制 B. 傳入側支性抑制 C. 交互抑制
D. 回返性抑制 E. 去極化抑制
83. 關于脊髓閏紹細胞構成的抑制,下列哪一描述是正確的?
A. 以軸突-軸突式突觸為結構基礎
B. 通過串聯性突觸而起抑制作用
C. 閏紹細胞內有興奮性和抑制性遞質共存
D. 能使支配同一肌肉的許多運動神經元同步活動
E. 能使同一關節活動的伸肌收縮而屈肌舒張
84. 突觸前抑制的結構基礎是
A. 軸突-樹突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合
B. 軸突-胞體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合
C. 軸突-軸突式突觸和軸突-胞體式突觸的聯合
D. 軸突-樹突式突觸和軸突-樹突式突觸的聯合
E. 軸突-軸突式突觸和軸突-軸突式突觸的聯合
85. 下列關于突觸前抑制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以樹突-樹突式突觸為結構基礎 B. 多見于運動傳出通路中
C. 潛伏期和持續時間均較長 D. 因突觸前膜發生超極化而產生
E. 意義在于使神經元的活動及時終止
86. 產生突觸前抑制的機制是
A. 突觸前膜K+通道磷酸化而關閉 B. 進入突觸前末梢內的Ca2+減少
C. 突觸前末梢釋放抑制性遞質 D. 通過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中介
E. 突觸后膜產生IPSP
*87. 關于突觸前易化的產生,下列哪一描述是正確的?
A. 結構基礎與突觸前抑制完全不同 B. 到達突觸前末梢的動作電位頻率高
C. 有多個興奮同時到達突觸前末梢 D. 進入突觸前末梢內的Ca2+增多
E. 突觸后膜有多個EPSP 發生總和
88. 病變較局限的脊髓空洞癥患者常可出現節段性
A. 痛覺、溫度覺和觸-壓覺均缺失或減退
B. 痛覺、溫度覺缺失或減退,而觸-壓覺仍保留
C. 痛覺缺失或減退,而溫度覺和觸-壓覺仍保留
D. 溫度覺和觸-壓覺缺失或減退,而痛覺仍保留
E. 觸-壓覺缺失或減退,而痛覺和溫度覺仍保留
89. 在痛覺傳入通路中,調控痛覺信號的“閘門”位于
A. 脊髓后索 B. 脊髓后角 C. 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
D. 腦干網狀結構 E. 丘腦髓板內核群
90. 下列關于丘腦感覺接替核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后外側腹核接受來自頭面部的感覺投射纖維
B. 后內側腹核接受來自軀干四肢的感覺投射纖維
C. 外側膝狀體接受來自聽覺投射纖維
D. 內側膝狀體接受來自視覺投射纖維
E. 有部分纖維投射到丘腦的聯絡核
*91. 下列關于丘腦聯絡核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包括前核、中央中核和后腹核等
B. 僅接受來自丘腦內部的纖維
C. 發出纖維投射到大腦皮層體表感覺區
D. 協調多種感覺在丘腦和大腦皮層間的聯系
E. 主要參與痛覺的傳導和整合功能
*92. 下列關于丘腦髓板內核群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在發生上屬于最新的結構
B. 直接接受經典感覺傳導道第二極神經元的側支纖維投射
C. 發出的纖維多次換元后彌散性投射至皮層廣泛區域
D. 給予電刺激能激發大腦皮層感覺區神經元連續放電
E. 與痛覺的傳導和整合無關
93. 下列各丘腦核團中,與痛覺的傳導和整合最密切的是
A. 外側腹核 B. 丘腦前核 C. 丘腦枕核 D. 髓板內核群 E. 前腹核
94. 關于特異感覺投射系統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僅指丘腦感覺接替核及其向大腦皮層的投射纖維
B. 感覺接替核在所有感覺傳導通路中都是第三級神經元
C. 與大腦皮層有點對點的投射關系
D. 主要與大腦皮層第二層的神經元形成突觸聯系
E. 主要作用在于誘發大腦皮層小錐體細胞興奮
95. 下列哪一種感覺的傳導與丘腦感覺接替核 無關?
A. 觸-壓覺 B. 痛覺 C. 視覺 D. 聽覺 E. 嗅覺
96. 關于非特異感覺投射系統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包括丘腦投向大腦皮層的所有纖維
B. 自大腦皮層返回丘腦的纖維也可歸入此系統
C. 是各種不同感覺的共同上傳通路
D. 主要與大腦皮層第四層的神經元構成突觸聯系
E. 電刺激該系統可引起皮層感覺區持續放電
97. 非特異性感覺投射系統的功能是
A. 產生各種體表和內臟的感覺
B. 維持和改變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
C. 抑制大腦皮層的活動
D. 激發大腦皮層發出傳出神經沖動
E. 建立丘腦和大腦皮層之間的反饋聯系
98. 非特異投射系統不能引起特定感覺的原因是
A. 接受感覺傳導道的側支聯系 B. 與丘腦第二類細胞群無纖維聯系
C. 進入大腦皮層各層 D. 通路失去各特定感覺的專一性
E. 易受環境因素和藥物的影響
99. 關于大腦皮層中央后回感覺投射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軀體為交叉性投射,而頭面部為同側性投射
B. 投射區大小與軀體各部位大小一致
C. 軀體和頭面部內部均為倒置性安排
D. 肌肉牽張感覺在前,慢快適應感覺居中,關節等感覺在后
E. 下肢在頂部,頭面部居中,上肢在底部
100. 截去猴的一個手指后,該被截手指在大腦皮層的感覺代表區將
A. 無任何變化,但從此被廢用 B. 發生一定程度萎縮,功能喪失
C. 由神經膠質細胞增生而取代 D. 被鄰近手指代表區蔓延過來而占據
E. 轉變為非特異感覺代表區
101. 如果切除猴大腦皮層某個手指的感覺代表區,其結果是
A. 代表區不能再造,因而該手指將永久喪失其感覺功能
B. 由神經膠質細胞增生填補缺損,并部分恢復其感覺功能
C. 原代表區由鄰近手指代表區的神經元蔓延過來而占為己有
D. 該手指的感覺投射移向原代表區的周圍皮層
E. 該手指的感覺投射移向感覺區以外的皮層聯絡區
102. 下列關于人類第二感覺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 位于運動輔助區 B. 面積與中央后回幾乎相等
C. 身體各部分代表區十分完善 D. 區內投射安排是正立的
E. 受損后明顯出現感覺障礙
103. 各種軀體感覺的感知取決于
A. 感受器的分布密度 B. 參與反應的感受器數目
C. 感覺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頻率 D. 參與的傳入神經纖維數目
E. 大腦皮層興奮的特定部位
104. 引起各種軀體感覺的強度取決于
A. 感受器閾值的高低 B. 感覺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頻率
C. 特定的傳入神經通路 D. 傳入通路中神經元換元的次數
E. 大腦皮層興奮的特定部位
105. 下列關于觸-壓覺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感受器在皮膚上分布均勻,但敏感度不同
B. 精細觸-壓覺經脊髓丘腦束傳導
C. 粗略觸-壓覺經后索傳導
D. 兩類觸-壓覺的傳入纖維均為Aβ類纖維
E. 觸-壓覺有助于軀體空間位置感覺的形成
106. 皮膚觸-壓覺感受器分布最密的部位是
A. 頭面部 B. 軀干 C. 四肢 D. 手掌 E. 手指尖
107. 脊髓損傷時,下列哪一種感覺最不.易.被完全阻斷?
A. 觸-壓覺 B. 本體感覺 C. 溫度覺 D. 痛覺 E. 內臟感覺
108. 下列關于人類本體感覺的描述,錯誤的是
A. 感受軀體空間位置、姿勢和運動 B. 后索疾患時發生運動共濟失調
C. 傳入沖動全部傳送到大腦皮層 D. 大腦皮層代表區位于中央前回
E. 皮層主要對運動時的體位起反應
109. 下列關于溫度覺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皮膚上熱感受器在多于冷感受器 B. 傳入纖維都是Aδ類纖維
C. 適宜刺激是溫度差 D. 感受器在常溫下不易適應
E. 當超過80℃以上時熱覺才轉為痛覺
110. 下列關于體表快痛和慢痛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快痛和慢痛同時出現,慢痛持續時間長
B. 定位都很明確,慢痛呈燒灼樣感覺
C. 傳入纖維都是C 類纖維,慢痛的更細一些
D. 皮層投射區域都位于第一和第二感覺區
E. 許多纖維經非特異投射系統到達大腦皮層廣泛區域
111. 下列關于深部痛的描述,錯誤的是
A. 來自骨、關節、骨膜、肌腱、韌帶和肌肉等處
B. 定位不明確,可出現惡心、出汗和血壓改變等反應
C. 可反射性引起鄰近骨骼肌收縮
D. 局部組織釋放Lewis 因子可使疼痛加重
E. 不會發生牽涉痛
112. 內臟感覺主要是
A. 觸-壓覺 B. 本體感覺 C. 冷覺 D. 熱覺 E. 痛覺
113. 內臟痛最主要的特點是
A. 尖銳的刺痛 B. 潛伏期和持續時間長 C. 定位不明確
D. 伴有情緒和心血管反應 E. 對牽拉性刺激不敏感
114. 牽涉痛是指
A. 患病內臟本身疼痛并引起相鄰的內臟疼痛
B. 患病內臟本身疼痛并引起遠隔的內臟疼痛
C. 患病內臟本身疼痛并引起鄰近體腔壁骨骼肌痙攣和疼痛
D. 患病內臟本身疼痛并引起遠隔的體表部位疼痛
E. 患病體表部位本身疼痛并引起的遠隔的內臟疼痛
115. 關于牽涉痛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為患病內臟周邊區的痛覺過敏 B. 體腔壁痛是牽涉痛的一種表現
C. 牽涉痛的放射部位具有確定性 D. 所有內臟痛都有牽涉痛的表現
E. 牽涉痛是疾病預后不良的征兆
116. 以會聚學說和易化學說解釋牽涉痛的主要依據是
A. 病區與放射部位源于相同胚胎節段和皮節
B. 體表局部麻醉不能取消劇烈的牽涉痛
C. 體表局部麻醉可消除輕微的牽涉痛
D. 脊髓后角存在調控痛覺傳入的“閘門”
E. 感覺傳入通路中存在輻散式和聚合式聯系
117. 下列關于視覺通路的描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 右眼顳側視網膜的傳入纖維投射至左枕葉皮層
B. 左眼鼻側視網膜的傳入纖維投射至右枕葉皮層
C. 視網膜上半部的傳入纖維投射到距狀裂下緣
D. 視網膜下半部的傳入纖維投射到距狀裂上緣
E. 視網膜中央黃斑區的傳入纖維投射到距狀裂前部
118. 聽覺通路的特點是
A. 全部傳入纖維為交叉性投射
B. 全部傳入纖維為雙側性投射
C. 耳蝸神經核換元后為雙側性投射
D. 上橄欖核以上為雙側性投射
E. 內側膝狀體上為雙側性投射
119. 下列關于脊髓α運動神經元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是軀體骨骼肌運動反射的最后公路
B. 大α運動神經元及其支配的肌纖維組成大的運動單位
C. 小α運動神經元及其支配的肌纖維組成小的運動單位
D. 軸突末梢釋放的遞質是谷氨酸
E. 興奮性較高,常以較高的頻率持續放電
120. 下列關于脊髓γ運動神經元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支配骨骼肌梭外肌纖維 B. 軸突末梢釋放甘氨酸遞質
C. 興奮性較α運動神經元低 D. 活動隨α運動神經元活動增強而減弱
E. 可調節肌梭對牽張刺激的敏感性
參考答案:
81.E 82.D 83.D 84.C 85.C 86.B 87.D 88.B 89.B 90.E
91.D 92.C 93.D 94.C 95.E 96.C 97.B 98.D 99.D 100.D
101.D 102.D 103.E 104.B 105.E 106.E 107.A 108.C 109.C
110.E 111.E 112.E 113.C 114.D 115.C 116.A 117.B 118.D 119.A 120.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