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答案 |
二、A2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C,技巧“1月”——流腦——化膿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E,最關鍵——白細胞、中性——膿。技巧“2月”——流腦——化膿。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A.流行性出血熱:全身小血管損害引起的出血性炎癥。
B.結核性腦膜炎:基本病理變化為滲出、增生、壞死。病變以腦底最明顯。
C.化膿性腦膜炎:腦脊膜血管高度擴張充血,病變嚴重的區域,蛛網膜下腔充滿灰黃色膿性分泌物。
D.流行性乙型腦炎:腦膜充血,腦水腫明顯,腦回寬,腦溝窄;可見半透明的軟化灶。
E.暴發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急起,主要表現為周圍循環衰竭,休克和皮膚大片紫癜。與此同時,雙腎上腺嚴重出血,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細菌性痢疾指由一些病原感染引起的痢疾樣病變,本病是夏秋季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粘液膿血便,可伴有發熱及全身毒血癥癥狀,嚴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腦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數日即愈,少數病人病程遷延不愈成為慢性或反復發作。
A.急性胃腸炎:腹痛、腹瀉、嘔吐等,一般是無血便。
B.急性細菌性痢疾:如題中述。
C.腸傷寒:表情淡漠,緩沖脈等。
D.食物中毒:中毒史。
E.腸阿米巴痢疾:特殊腥臭味,暗紅色大便。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位病人患病已3周,有持續性高熱、心跳過緩、腹脹、腹瀉并見出血,因中毒性休克死亡。尸檢發現,泛發性腹膜炎、回腸末端見一穿孔、回腸孤立和集合淋巴結腫脹、壞死、潰瘍。脾臟腫大,
A.細菌性痢疾:糞便中有大量白細胞。
B.阿米巴痢疾:果醬樣,糞便中有大量紅細胞。
C.腸傷寒:易出現腸出血、腸穿孔。淋巴系統受累。表情淡漠,玫瑰疹。可肝脾大。
D.腸結核:有結核病史,以腹痛腹瀉為表現,很少出血。
E.急性壞死性腸炎:癥狀重,腸出血,可伴有急腹癥表現。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結核病分為肺結核及肺外結核。肺外結核包括腦膜、腎、骨、腸部位的結核感染。大都是肺部結核病灶的結核菌,經血液或淋巴系統播散所致。故本題選B。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題干已經明確病理檢查為密布灰白色粟粒大小結節,粟粒性肺結核可見兩肺均勻、細小彌散的顆粒狀病灶,接近肺門略為濃密,肺周圍較為淡薄。
三、B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變性質為變質性炎癥。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腸傷寒病變主要累及集合淋巴結和孤立淋巴結,其病變分為四期髓樣腫脹期、壞死期、潰瘍形成期和愈合期。在潰瘍形成期出現腸潰瘍,潰瘍常呈長橢圓形,與腸之長軸平行。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細菌性痢疾的腸潰瘍呈地圖狀,與腸傷寒、腸結核和腸阿米巴不同,也不同于癌瘤的“火山口”樣潰瘍。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蟲卵隨門靜脈血流到達肝匯管區,形成急、慢性血吸蟲卵結節,繼而纖維化,導致血吸蟲性肝硬化,但無明顯的假小葉形成是其特點。肉眼觀,肝表面不平滑,可見粗大的結節狀隆起。由于病變主要發生在匯管區,故導致竇前性門脈高壓,在臨床上較早出現腹水、巨脾和食管下段靜脈曲張等體征。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尾蚴的存活時間及其感染力隨環境溫度及水的性質和尾蚴逸出后時間長短而異。當尾蚴遇到人或動物皮膚時,用吸盤吸附在皮膚上,依靠其體內腺細胞分泌物的酶促作用,頭器伸縮的探查作用,以及蟲體全身肌肉運動的機械作用也協同完成鉆穿宿主皮膚。在數分鐘內即可侵入。尾蚴一旦侵入皮膚以后丟棄尾部。一般認為,后鉆腺的糖蛋白分泌物遇水膨脹變成粘稠的膠狀物,能粘著皮膚,以利前鉆腺分泌酶的導向和避免酶流失等作用;前鉆腺分泌物中的蛋白酶在鈣離子激活下,能使角蛋白軟化,并降解皮膚的表皮細胞間質、基底膜和真皮的基質等,有利于尾蚴鉆入皮膚。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童蟲移行到肺時,部分可穿破肺泡壁的毛細血管,游出到肺組織中,引起相應部位的充血、水腫、點狀出血、嗜酸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血管炎或血管周圍炎,但一般病變輕,病程較短。患者可出現發熱、一過性咳嗽和痰中帶血等癥狀。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尾蚴脫去尾部,侵入宿主皮膚后,稱為童蟲(schistosomula)。童蟲在皮下組織停留短暫時間后,侵入小末梢血管或淋巴管內,隨血流經右心到肺,再由左心入大循環,到達腸系膜上下動脈,穿過毛細血管進入門靜脈,待發育到一定程度,雌雄成蟲合抱,再移行到腸系膜下靜脈及痔上靜脈寄居、交配、產卵。自尾蚴侵入宿主至成蟲成熟并開始產卵約需24天,產出的蟲卵在組織內發育成熟需11天左右。成蟲在人體內存活時間因蟲種而異,日本血吸蟲成蟲平均壽命約4.5年,最長可活40年之久。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尾蚴侵入皮膚后,引起皮膚的炎癥反應。表現為真皮充血、出血和水腫,初期為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后期浸潤細胞以單核細胞為主。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成蟲是引起人體病變較輕的階段。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吸蟲病
自尾蚴鉆入皮膚,經童蟲移行并發育為成蟲,成蟲成熟后交配產卵,蟲卵沉積于腸道與肝臟等處組織內,血吸蟲生活史中四個發育階段均可造成人體損害,但前三者所造成的病變,或為一過性,或較輕微,均不足以對人體造成顯著損害。唯蟲卵沉積于組織內所誘發的蟲卵肉芽腫反應乃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變。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局灶型肺結核多為繼發性肺結核的早期病變。病變位于肺尖,尤以右肺尖常見,大小為0.5~1cm,由1個或數個增生為主的結核病灶組成,中心可有干酪樣壞死。由于再感染病人對結核桿菌有較強的免疫力,病灶最后大多形成纖維化或纖維包裹,中心鈣化。肺炎病變常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以后該處與胸壁粘連。這種繼發性肺結核早期,病人多無明顯癥狀,往往于體檢時經X線檢查才被發現,X線顯示肺尖部單個或多個境界清楚的結節狀陰影。少數病人在抵抗力降低時,可發展為浸潤型肺結核。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結核球(Tuberculona):為纖維組織包繞干酪樣結核病變或阻塞性空洞被干酪物質充填而形成的球形病灶,呈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多數為單發,少數可多發。多見于鎖骨下區,其直徑在2~3cm,一般表現為球形塊狀影,輪廓清楚,密度不均可含有鈣化灶或透光區,周圍可有散在的纖維增殖性病灶,常稱為“衛星灶”。
原發性肺結核(Ⅰ型):常見于小兒,多無癥狀,有時表現為低熱、輕咳、出汗、心跳快、食欲差等;少數有呼吸音減弱,偶可聞及干性或濕性羅音。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Ⅱ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起病急劇,有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多呈弛張熱或稽留熱,血白細胞可減少,血沉加速。亞急性與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病程較緩慢。
浸潤型肺結核(Ⅲ型):肺部有滲出、浸潤及不同程度的干酪樣病變。多數發病緩慢,早期無明顯癥狀,后漸出現發熱、咳嗽、盜汗、胸痛、消瘦、咳痰及咯血。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
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反復出現發熱、咳嗽、咯血、胸痛、盜汗、食欲減退等,胸廓變形,病側胸廓下陷,肋間隙變窄,呼吸運動受限,氣管向患側移位,呼吸減弱。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值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X線顯示空洞、纖維化、支氣管播散三大特征。
干酪樣肺炎(caseous pneumonia)干酪樣肺炎可由浸潤性肺結核進展而來,也可由急、慢性空洞內的細菌經支氣管播散所致。鏡下主要為大片干酪樣壞死灶。肺泡腔內大量漿液纖維素性滲出物。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干酪樣肺炎可由浸潤性肺結核惡化進展而來,亦可由急慢性空洞型肺結核經支氣管播散而致。按病變范圍分為小葉性和大葉性干酪樣肺炎。肉眼可見肺葉腫大實變,切面黃色干酷樣,壞死物質液化排出后可有急性空洞形成,鏡下可見廣泛干酪樣壞死。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結核球(Tuberculona):為纖維組織包繞干酪樣結核病變或阻塞性空洞被干酪樣物質充填而形成的球形病灶,呈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多數為單發,少數可多發。多見于鎖骨下區,其直徑在2~3cm,一般表現為球形塊狀影,輪廓清楚,密度不均可含有鈣化灶或透光區,周圍可有散在的纖維增殖性病灶,常稱為“衛星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