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已局限在右下腹,病情平穩——不必強求做闌尾切除術。可給予抗生素,促進膿液吸收、膿腫消退。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小兒在網膜發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夠的保護作用。孕婦將大網膜推起不容易包裹炎癥易形成彌漫性腹膜炎。但孕婦的抵抗力要比小孩強,且闌尾受子宮推起,也上移。所以最佳答案應選B。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兒大網膜發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夠的保護作用。患兒也不能清楚地提供病史。其臨床特點:
(1)病情發展較快且較重,早期即出現高熱,嘔吐等癥狀;
(2)右下腹體征不明顯,不典型,但有局部壓痛和肌緊張,是小兒闌尾炎的重要體征;
(3)穿孔率較高,并發癥和死亡率也較高。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處理闌尾根部:在距離盲腸0.5cm處用鉗輕輕夾闌尾后用絲線或腸線結扎闌尾,在于結扎線遠側0.5cm處切斷闌尾,殘端用碘酒、酒精處理。于盲腸壁上縫荷包線將闌尾殘端埋入。所以此題應該選B.結扎和包埋。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直腸指診,直腸前壁有觸痛,且有飽滿感或波動感提示直腸膀胱隱窩處積膿。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闌尾靜脈:最終匯入門靜脈。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闌尾管腔阻塞是最常見的病因。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急性闌尾炎: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上腹部和臍部周圍疼痛,數小時后疼痛轉移到右下腹,并在右下腹有顯著的觸痛,一般診斷不難,但仍存在20%左右的誤診率。根據題意,此題只有B.轉移性腹痛和右下腹部壓痛符合。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妊娠期闌尾炎者,由于子宮增大,腹膜炎不易被局限而易在腹腔內擴散。
二、A2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切口分三類:
1、無菌切口,用“Ⅰ”代表,如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疝修補術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術時可能帶有污染的縫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術、膽囊切除術等。皮膚不容易徹底滅菌的部位、6小時內傷口經過清創術縫合、新縫合的切口又再度切開者,都屬此類。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臨近感染區或組織直接暴露與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膿性闌尾炎手術、腸梗阻壞死的手術、局部含有壞死組織的陳舊性創傷傷口等。
愈合的分級:
1、甲級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優良,沒有不良反應的初期愈合。
2、乙級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
3、丙級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膿,需切開引流。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急性闌尾炎化膿壞疽時,大網膜可移至右下腹,將闌尾包裹并形成粘連,出現炎性包塊或形成闌尾周圍膿腫。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闌尾動脈為一細小的終末動脈,可因痙攣收縮而導致闌尾缺血、壞死,使細菌有機可乘,由內向外引起闌尾炎癥。
三、A3/A4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閉孔內肌試驗又名obturator征:病人仰臥位,使右髖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動向內旋轉,引起右下腹痛者為陽性。提示闌尾靠近閉孔內肌。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闌尾炎穿孔或細菌可由門靜脈傳播形成門靜脈炎并出現黃疸。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最嚴重并發癥是門靜脈炎:急性闌尾炎時闌尾靜脈中的感染性血栓,沿腸系膜上靜脈至門靜脈,導致門靜脈炎癥。臨床表現有肝腫大和壓痛、黃疸、畏寒、高熱等。如病情加重會產生感染性休克和敗血癥,治療延誤可發展為細菌性肝膿腫。它的后果最嚴重。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例診斷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癥狀較重,所以,已不能進行保守治療,此時最佳的治療是手術。補液也需要進行但不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以下內容供您參考:
該患者考慮為急性闌尾炎,術后并發癥為:
闌尾切除術的并發癥:
(1)出血:闌尾系膜的結扎線松脫,引起系膜血管出血。常在手術后發現,表現為腹痛、。腹脹和失血性休克等癥狀。關鍵在于預防,應注意闌尾系膜結扎要確切,系膜肥厚者應分束結扎,結扎線距系膜斷緣要有一定距離(>1cm),系膜結扎線及時剪除,不要再次牽拉以免松脫。一旦發生出血,應立即輸血補液,緊急再次手術止血。
(2)切口感染:是最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多發生于化膿性、壞疽性闌尾炎及合并穿孔者。表現為術后3天左右切口脹痛或跳痛,體溫升高,局部紅腫、壓痛明顯,甚至出現波動等。近年來,由于外科技術的提高和有效抗生素的應用,此并發癥已較前減少。術中加強切口保護、切口沖洗、徹底止血和消滅死腔等措施可預防切口感染。處理原則:可先行試穿抽出膿液,或于波動處拆除縫線,排出膿液,敞開引流;如位置深在,不能只滿足于皮下引流;引流的同時,還應剪除傷口內的絲線頭等異物和定期換藥。
(3)粘連性腸梗阻:是闌尾切除術后較常見的遠期并發癥。多發生于闌尾穿孔并發腹膜炎者,與局部炎癥重、手術損傷、術后臥床等多種原因有關。早期手術,術后左側臥位,早期離床活動可適當預防此并發癥。一般表現為不全性腸梗阻,經積極抗感染治療及全身支持療法,梗阻多可緩解。如不緩解,發展為完全性腸梗阻時,需手術治療。
(4)闌尾殘端炎:闌尾殘端保留過長(超過1cm)時,術后可發生殘端炎癥,表現與闌尾炎相同癥狀。應行X線鋇劑灌腸檢查以明確診斷。也偶見于前次術中未能切除病變闌尾,而將其遺留,術后炎癥復發。癥狀較重時應再次手術切除過長的闌尾殘端。
(5)糞瘺:很少見。多發生于壞疽性闌尾炎、闌尾根部穿孔或盲腸病變嚴重者。產生術后糞瘺的原因有多種,闌尾殘端單純結扎,其結扎線脫落;盲腸組織水腫脆弱,術中縫合時裂傷;盲腸原有結核、癌癥等。常于術后數日內由切口排出糞臭分泌物,其余與闌尾周圍膿腫臨床表現類似。糞瘺發生時多已局限化,很少發生彌漫性腹膜炎。如遠端腸道無梗阻,經換藥等非手術治療多可自行閉合。如經過2—3個月仍不閉合;則需手術治療。
四、B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急性闌尾炎:
(一)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典型者腹痛多自中上腹部或臍周圍開始,數小時后轉移至右下腹,為持續性疼痛,有陣發性加劇。
(二)右下腹闌尾點有局限性不同程度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后位闌尾可有腰大肌刺激征,使病人左側臥位,右大腿強度后伸,出現右下腹疼痛加劇。
(三)有時可出現發燒,伴有厭食、惡心、嘔吐等癥狀,血中白細胞增加,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四)若體溫升高、腹痛加劇、壓痛增重及局部體征明顯,可能發生闌尾壞疽或穿孔。如可觸到壓痛包塊,則可能闌尾穿孔后,周圍形成膿包。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性胰腺炎腹痛:疼痛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壞死型胰腺炎,腹部疼痛持續較長。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膽囊炎:突發右上腹陣發性絞痛。
急性闌尾炎:轉移性右下腹痛。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疼痛特點:突發上腹部刀割樣劇痛,迅速波及全腹。
輸尿管結石:腰部或上腹部陣發性疼痛,放射至同側腹股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