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重要性的含義 |
第 2 頁:二、審計風險 |
第 3 頁:三、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
第 4 頁:四、評價審計過程中識別出的錯報 |
二、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
注意:
第一,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注冊會計師只要審計財務報表,就存在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第二,審計業務是一種保證程度高的鑒證業務,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過程就是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的過程,以使注冊會計師能夠合理保證所審計財務報表不含有重大錯報;
第三,可接受的審計風險的確定,需要考慮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風險的態度、審計失敗對會計師事務所可能造成損失的大小等因素。
(一)重大錯報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 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重大錯報風險與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相關,且獨立存在于財務報表的審計中。在設計審計程序以確定財務報表整體是否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從財務報表層次和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認定層次方面考慮重大錯報風險。
1.兩個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與財務報表整體存在廣泛聯系,可能影響多項認定。此類風險通常與控制環境有關。
注冊會計師同時考慮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考慮的結果直接有助于注冊會計師確定認定層次上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2.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固有風險是指假設不存在相關的內部控制之前,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易于發生錯報的可能性,無論該錯報單獨考慮,還是連同其他錯報構成重大錯報。
某些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及其認定,固有風險較高。
控制風險是指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發生錯報,無論該錯報單獨考慮,還是連同其他錯報構成重大錯報,而該錯報沒有被企業的內部控制及時防止、發現和糾正的可能性。控制風險取決于財務報表編制有關的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種程序的控制風險始終存在。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有時無法單獨進行評估,審計準則通常不再單獨提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而只是將兩者合并稱為“重大錯報風險”。
(二)檢查風險
檢查風險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是重大的,注冊會計師為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實施程序后沒有發現這種錯報的風險。
檢查風險取決于審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冊會計師通常并不對所有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進行檢查,以及其他原因,檢查風險不可能降低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冊會計師可能選擇了不恰當的審計程序、審計過程執行不當,或者錯誤解讀了審計結論。這些因素可以通過適當計劃、在項目組成員之間進行恰當的職責分配、保持職業懷疑態度以及監督、指導和復核項目組成員執行的審計工作得以解決。
(三)檢查風險與重大錯報風險的反向關系
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呈反向關系。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低,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高。
【例題·單選題】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審計程序,將重大錯報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B.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控制重大錯報風險
C.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消除檢查風險
D.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得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便在完成審計工作時,能夠以可接受的低審計風險對財務報表整體發表意見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選項A,重大錯報風險是實際存在的,實施審計程序無法將其降低。選項B,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控制檢查風險。選項C,檢查風險只能控制不能消除。
【例題·單選題】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的數量受錯報風險的影響。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評估的錯報風險越高,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多
B.評估的錯報風險越高,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少
C.評估的錯報風險越低,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少
D.評估的錯報風險越低,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多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是反向關系;重大錯報風險與審計證據是正向關系。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