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考情分析 |
第 2 頁:重點、難點講解及典型例題 |
三、居民企業核定征收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適用條件和范圍
(二)公式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應稅收入額×應稅所得率 或: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例題22·單選題】某居民納稅人,2013年財務資料如下:收入合計40萬元,成本合計35萬元,經稅務機關核實,企業未能正確核算收入,稅務機關對企業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為15%,2013年應納企業所得稅為()萬元。
A.0.75
B.1.55
C.2
D.3
【答案】B
【解析】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35÷(1- 15%)×15%=6.18(萬元)應納所得稅額=6.18×25%=1.55(萬元)
四、非居民企業應納稅額的計算(★★)
對于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非居民企業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1.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中的非居民企業,應以不含增值稅的收人全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
2.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3.其他所得,參照前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五、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
非居民企業因會計賬簿不健全,資料殘缺難以查賬,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準確計算并據實申報其應納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采取以下方法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1.按收入總額核定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于能夠正確核算收入或通過合理方法推定收入總額,但不能正確核算成本費用的非居民企業。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經稅務機關核定的利潤率
2.按成本費用核定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于能夠正確核算成本費用,但不能正確核算收入總額的非居民企業。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總額÷(1-經稅務機關核定的利潤率)×經稅務機關核定的利潤率
3.按經費支出換算收入核定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于能夠正確核算經費支出總額,但不能正確核算收入總額和成本費用的非居民企業。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經費支出總額÷(1-經稅務機關核定的利潤率=營業稅稅率)×經稅務機關核定的利潤率
六、房地產開發企業所得稅預繳稅款的處理
1.房地產開發企業按當年實際利潤據實分季(或月)預繳企業所得稅的,對開發、建造的住宅、商業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著物、配套設施等開發產品,在未完工前采取預售方式銷售取得的預售收入,按照規定的預計利潤率分季(或月)計算出預計利潤額,計入利潤總額預繳,開發產品完工、結算計稅成本后按照實際利潤再行調整。
2.預計利潤率暫按以下規定的標準確定:
七、企業政策性搬遷所得稅的計算與管理辦法
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所得稅的處理:
1.企業政策性搬遷所涉及的資產,區分兩種情況進行處理:
(1)搬遷后原資產經過簡單安裝或不安裝仍可以繼續使用的,在該資產重新投資使用后,繼續計提折舊或攤銷費用;
(2)搬遷后原資產需要大修理后才能重新使用的,該資產的凈值加上大修理支出,為該資產的計稅成本。在該資產重新投資使用后,就該資產尚可使用的年限計提折舊。同時,該大理支出應進行資本化,不得直接從搬遷收入中扣除。
2.企業搬遷中被征用的土地,采取土地置換的,換入土地的計稅成本按被征用土地的凈值,以及該換入土地投入使用前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為該換入土地的計稅成本,在該換入土地投入使用后,按《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年限攤銷。
3.企業在搬遷期間發生的搬遷收入和搬遷支出,可以暫不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而在完成搬遷的年度,對搬遷收入和支出進行匯總清算。企業的搬遷收入扣除搬遷支出的余額為企業的搬遷所得。
企業應在搬遷完成的年度將搬遷所得計入當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
下列情形之一的,為搬遷完成年度,企業應進行搬遷清算,計算搬遷所得:
(1)從搬遷開始,5年內(包括搬遷當年度)任何一年完成搬遷的。
(2)從搬遷開始,搬遷時間滿5年(包括搬遷當年度)的年度。
企業搬遷收入扣除搬遷支出后為負數的,應為搬遷損失。搬遷損失可在下列方法中選擇其一進行稅務處理:
(1)在搬遷完成年度,一次性作為損失進行扣除。
(2)自搬遷完成年度起分3個年度,均勻在稅前扣除。
上述方法由企業自行選擇,但一經選定,不得改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