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五月飛絮,又是一年畢業季。今夏,699萬高校畢業生將集體邁出象牙塔,涌向社會,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紀錄。懷揣夢想叩響社會大門的他們,正遭遇著這個社會給他們的第一道考驗。
與往年相比,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招聘崗位卻出現較大幅度“縮水”,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多地畢業生簽約率低迷……“畢業即失業”,就業難愈演愈烈的當下,如何攻城略池,突圍“史上最難就業季”,讓這些20出頭的年輕人,在離別與出路之間,無數次感懷和無奈。
就業問題事關民生。高層領導紛就此問題發聲,政府部門和各高校推出系列舉措,力促就業。但在這些努力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畢業生求職仍屢遭不公,長效就業機制不夠健全,諸多問題待解。就業難題該當如何破解,正成為當下中國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
在聚光燈下,以90后為主的高校畢業生悉數登場,小心翼翼書寫他們漫漫人生走向社會的關鍵一步。面對巨大就業壓力,他們積極更新就業觀念,完善自我。無論選擇留守大城市,還是決然回家鄉發展,為此,他們或曾迷茫,或曾糾結,但,這就是青春,90后的青春,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面對的青春。
中新網5月22日電(張培堅)隨著6月的臨近,又一個畢業季到來。和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高達699萬人,達到歷年最高值,就業壓力明顯增大。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90后大學生們的求職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近年來,中國社會漸趨多元化,大學生們的就業選擇也逐漸增多。從最早的捧公家“鐵飯碗”,到民營、外資企業增多,國企改革、事業單位改制轉企,一系列變化改變了社會結構,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就業觀念和求職選擇。
時至今日,雖然有部分大學生及家長仍執著于體制內的穩定工作,但不少人已不再汲汲于一個摔不壞的“鐵飯碗”。
公務員考試仍熱 多數人盲目應考
開春以來,各地公務員考試陸續開始。和往常一樣,公務員考試仍是畢業生的關注重點,許多人提前多時開始準備,有的遠赴異地參加考試。一些“熱門”崗位如國稅、地稅也繼續受到畢業生的追捧。
一項“職業之最”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公務員是網民眼中最熱門的崗位,農民工則被視為最辛苦的職業。
公務員為何受到畢業生青睞?甚至成為求職的首選?中新網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今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工作穩定、福利好”成為多數人的選項,其中尤其以女生居多。
今年畢業的朱麗(化名)說,因為是女生,家里人非常希望她能夠進入機關單位工作。“父母認為,穩定是最主要的,工資多少倒無所謂。”和周圍的同學一樣,朱麗也參加了公務員考試,報的是北京市檢察院的新聞崗,但最終遺憾落選。
現在回頭看當時參加公務員考試,朱麗認為那時“基本上是跟風”,因為周圍的人都報名了,也就跟著報了。“此外也有點廣撒漁網重點捕撈的意思,能撈著一個是一個。”朱麗這樣告訴記者。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2013屆畢業生小趙也參加了國家公務員考試。他坦言自己參加公務員考試是很盲目的,“我覺得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包括我在內,聽說哪里有公務員招考就很麻木地去考一下。”
許多大學生到畢業時缺乏明確的目標,也沒有長遠的職業規劃,僅僅是“盲目跟風”,跟著“應考一族”考研、考國家公務員、地方公務員,大部分收獲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