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震懾交通違法”、“確保警衛開道工作順利”,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計劃今年購買4輛警衛開道摩托車——價值180萬元。如此豪氣十足的預算草案一公布即“激起千層浪”。
180萬元購買4輛警衛開道摩托車,究竟有無必要?要說用于震懾交通違法、確保開道順利,絕不是警車越貴越有效。
佛山市是經濟發達地區,但作為一個地級市下的區,采購比一般商務轎車還貴的警衛摩托,南海區使用它們為國家元首、重要外賓開道的機會能有多少?實現相同功能,難道不可以用價格相對低廉的車型?
當地有聲音說,采購這些市面上較為“高端”的車型,是因為“馬力大、安全性高”且“在西方發達國家已通用”。雖不能妄自揣測高價采購的背后是否有回扣貓膩,但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以豪華警衛摩托車開道提高領導出行檔次,恐怕也是有關部門樂于采購的一大動力。有如此“威風”的警車開道,真不知緊隨其后的領導是該“享受”還是“惶恐”。
外交禮儀和緊急事件中出動警車開道,本是一項正常職能,之所以引發特殊關注,關鍵在于過度花費和濫用,使正常職能變成了百姓看不慣甚至反感的特權。
不管什么級別的領導,動輒封路戒嚴、出動幾十萬元的警車開道,大有封建社會用“回避”“肅靜”大牌開道出行的官老爺派頭。濫用公權力讓自己“威風駛過”,把“行路難”留給群眾,暢通了自己的道路,卻堵塞了民眾的“心路”,疏遠了干群關系。這正是群眾對“開道”敏感厭惡的根源。
中央出臺的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八項規定”中提出,堅持有利于聯系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中央領導同志為此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使“八項規定”推動的清新之風日盛。以此為照,佛山市南海區欲購豪華開道摩托車之舉多么不合時宜。
要從源頭上堵住重金購買“天價”警衛開道車,就需要領導干部和執法部門強化群眾意識、轉換工作作風,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要落實規章制度,讓相關車輛采購、警衛開道走向透明、規范,不與民爭路,多與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