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太陽活動與地球上氣候變化之間的因果關系,雖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一定的相關性。特別是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與黑子11年周期的相關性非常明顯。
(1)在中高緯度,降水量與黑子數兩條曲線的谷、峰的高低變化基本吻合,呈正相關性,即黑子數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反之,黑子數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
(2)不論在哪一緯度觀測,太陽黑子和降水量年際變化的周期(谷—峰—谷—峰—谷—峰)基本吻合,均約為11年。
2.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短波通信衰減或中斷。因為太陽耀斑發射的電磁波擾動了或全部吸收了電離層傳播的短波無線電信號。
3.對地球磁場的影響:磁針顫動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因為太陽大氣拋出的帶電粒子流使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
二、時間
(一)時區
為了避免世界各地時間的混亂,國際上規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因為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共360°),即每隔經度15°為一個時區。具體劃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西經7.5°至東經7.5°,劃分為一個時區,稱為中時區或零時區。在中時區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在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合為一個時區。
(二)區時
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為該時區的“標準經線”;每個時區標準經線的地方時為整個時區的“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在任意兩個時區之間,相差幾個時區,就相差幾小時。較東的時區,區時較早。東西十二時區時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三)地方時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地表各地相對于太陽的方向不斷發生變化,因而各地的時刻便依次推進。于是,在同一瞬間,地球上的各地時刻不同。地方時就是因經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時刻,它把一天中太陽對于當地位置最高的時刻定為中午12時,遵循“東早西晚”的原則,其差異是1h/15°、4min/1°、4s/1′。
(四)北京時間
北京時間是指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亦即東經120°的地方時,是中國各地統一采用的法定時。
三、晝夜長短的變化與計算
1.夏半年:晝長于夜,極圈以內有極晝現象,日出的地方時刻早于6點。
2.冬半年:晝短于夜,極圈以內有極夜現象,日出的地方時刻晚于6點。
3.春分、秋分:全球晝夜等長,日出的地方時刻為6點。
4.晨昏線(圈):晨昏線也稱晨昏圈,是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兩條半圓線組成,即晨線和昏線。晨線是從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的分界線,晨線東側是晝,西側是夜;昏線是從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的界線,昏線東側是夜,西側是晝。
四、大氣層
(一)低層大氣和干潔空氣的組成
大氣是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低層大氣是由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三部分組成。其中干潔空氣是不含水汽和固體雜質的空氣,也是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約占干潔空氣體積的99%。
(二)大氣的垂直分層
地球大氣從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數千千米高空,根據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情況,可將其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1.高層大氣
自平流層頂以上到大氣上界,其中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電離層。電離層大氣中的氧分子和氦分子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被分解為離子,大氣處于高度電離狀態,故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2.平流層
自對流層頂至50~55千米,下層氣溫隨高度變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上熱下冷,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大氣穩定,天氣晴朗,沒有云雨變幻,利于高空飛行。
3.對流層
該層在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熱量來自地面,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大氣上部冷,下部熱,對流運動顯著,加上水汽雜質多,因而天氣復雜多變。因為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因而對流層與人類關系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