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切實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從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從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奮斗目標的高度,深刻論述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全面闡述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對于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把人民至上理念貫穿到黨執政的全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民至上是黨的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根本體現。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的要求和實踐,體現了發展的趨向,推動了社會進步。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是一致的,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至上是統一的。
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生動展現。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立了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和向人民群眾學習的群眾觀點,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我們的事業才能夠不斷取得成功。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人民至上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反映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堅持人民至上,才能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才能加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檢驗黨的執政能力與先進性的根本標準。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檢驗我們一切工作得失成敗的最高準則。人民群眾的認同度、滿意度是檢驗我們一切決策和工作的基本依據。我們黨只有真正代表和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順民意、得民心,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人民至上是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這就要求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由人民來實現,人民是主體。實現中國夢,必須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同時,實現中國夢又能為人民造福,使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激發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獲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更加體現發展的普惠性,把發展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上。
讓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以更大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毫不含糊地堅持改革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才能在改革和發展的基礎上提高綜合國力,給人民以實惠,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穩步前進;只有毫不含糊地堅持改革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才能使改革得到更為廣泛的社會支持,給改革不斷注入活力和動力。
把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更加強調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權益;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入手,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當前,應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更加重視共同富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更加重視利益協調。面對利益多元復雜的新格局,必須注重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形成全面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利益協調機制。建立照顧各方面群眾關切、兼顧各方面群眾利益的機制和平臺。為此,應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更加著力改善民生。當前,要著力解決好交通、住房、教育、醫療、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人民群眾十分關切的民生問題,努力使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舒適。民生問題是當前發展的著力點、結合點和交匯點,既體現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又是黨執政能力的檢驗尺度。
當前,我們黨正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活動的重點是作風建設,著重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是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全違背的。只有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始終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提供堅強保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