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經濟體制 |
第 3 頁:市場經濟 |
第 5 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五、城鎮化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國必須走中國特色城鎮
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
調發展。
1.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城鎮化
從城鄉關系來看,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是城鎮與農村協調發展的道路。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必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通過城鎮發展帶動農村發展。又通過農村發展繁榮進一步促進城鎮發展,城鄉相互促進并良性循環。堅持統籌城。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城鎮化,可以加強城鄉聯系,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有序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最終達到城鄉共同發展繁榮。
2.堅持合理布局,形成城鎮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格局
從城鎮之間的關系來看。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是在城鎮之間形成合理布局的道路。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必須打破地區之間、城鎮之間的壁壘,促進生產要素在地區之間、城鎮之間合理流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各個城鎮要從自身所處區域的實際出發,努力形成具有各地產業、民族、歷史、建筑特色的城鎮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雷同化現象。
3.堅持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促進城鎮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從人口資源環境關系來看,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是集約型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節約土地的原則,堅決摒棄“攤大餅”盲目擴張城鎮規模的方式。要推行緊湊型城鎮化模式,提高人口居住密度,以節地、節材、節水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要合理、集約利用土地、水等資源,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環境。4.堅持因地制宜,走多樣化的發展道路
從城鎮功能和體系來看,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要堅持走多樣化的道路。要全面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市場條件和社會的司承受程度,通過市場實現城鎮化過程中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吸引各類必需的生產要素向城鎮集聚,同時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加強和改善政府對城鎮化的管理、引導、規范。
5.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
從人口分布來看,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道路。要把大城市的優勢與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優勢結合起來,取其所長,避其所短。要根據不同情況,既積極發展大城市,有效預防有的國家成地區出現的大城市病,又鼓勵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6.堅持以規劃為依據,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功能培育為基礎,以加強管理為保證,推進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要深人認識和全面把握城鎮化的發展規律,認真聽取專家的意見,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保證規劃經得起實踐和時間的檢驗,加快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的編制。通過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等,合理引導城鎮化發展的規模、速度、節奏,優化結構和布局。
另外,2005年黨的卜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
建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因此,推進城鎮化一定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六、深化改革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是整個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涉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許多領域,需臻解決一系列極其復雜的問題。
第一,解放思想,復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第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第三,從實際出發,楚體推進,重點突破,循序漸進。主要體現在以下五點:一是先農村后城市;二是先產品市場后要素市場;三是市場價格先調后放;四是微觀改革與宏觀改革互相配套;五是對內搞活與對外開放相互促進。
第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