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3 頁:多選題 |
第 5 頁:判斷題 |
第 6 頁:案例分析題、公文改錯、綜合分析題 |
第 7 頁:答案與解析 |
四、案例分析題
1.我國《憲法》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決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按照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對縣鄉鎮衛生局局長職務的任免,應由縣人大常委會履行法定手續?h委和縣政府違反了上述憲法規定,因而是非法的、無效的任免,應予撤銷。
2.本案被告人的行為構成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所謂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玩忽職守,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脫逃,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其構成特征是:①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司法工作人員,而且主要是指負有監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職責的人員。本案被告人何某身為公安局看守所的看守員,符合本罪的犯罪主體要件。②本罪的主觀方面是過失,即應該預見自己不負責任、玩忽職守行為可能發生在押人員的脫逃,造成嚴重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在押人員脫逃,造成嚴重后果。本案被告人何某對造成9名在押人員脫逃所持的心理態度即過失,即他不希望造成被押人員脫逃的結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③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由于嚴重不負責任的玩忽職守行為,致使在押人員實際逃脫,造成嚴重后果。本案被告人在值班時違反公安人員執行任務時嚴禁飲酒的規定,放棄職守,造成9名在押人員潛逃的嚴重后果,符合本罪所要求的客觀要件。
綜上所述,被告人何某的行為完全符合新刑法第400條第2款所規定的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的構成要件,應以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定罪處罰。
另外,被告人何某的行為同時觸犯刑法第397條所規定的玩忽職守罪的構成條件,但是我們不能對這種犯罪行為再以玩忽職守罪定罪處罰。因為玩忽職守罪和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兩者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是玩忽職守罪的特別規定。根據刑法第397條“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的規定,對被告人何某的行為只能定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
五、公文改錯題
(1)發文號應為:×府發[2004]11號。
(2)標題中不應出現引號,應去掉。
(3)標題中的“表彰”應與“通報”放在一起,為“關于……的表彰通報”。
(4)通報類屬普發性公文,可不寫收文機關。
(5)結尾處不用寫“特此通報”。
(6)發文機關應寫全稱“××市人民政府”。
(7)發文時間應規范,并具體到日。
(8)主題詞表中無“關于”詞,應去掉。
六、綜合分析題
(1)東漢初期,光武帝為鞏固統治,注意整頓吏治,懲治貪官污吏,提倡節儉,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出現了“光武中興”的局面。東漢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朝廷賣官鬻爵成風,拼命搜刮百姓,政治腐敗,民怨沸騰,釀成了黃巾大起義,瓦解了東漢政權。
(2)①新中國建立,共產黨成【山西事業單位微信號:shxsydw】為執政黨;面臨著嚴峻的政治、經濟形勢:政權不穩固,國民經濟處于全面崩潰的狀態;財政困難,投機商人興風作浪,并行賄國家干部。②一些國家干部和工作人員在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下,犯下貪污、浪費、官僚主義的錯誤和罪行。因此,為了鞏固人民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必須開展“三反”運動。
(3)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開展“三反”運動,懲處了違法犯罪的干部,教育了廣大干部群眾,挽救了犯錯誤的同志。
(4)①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全體公民中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②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依法治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③以“三個代表”為指導,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