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面試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
面試是主考官和應試者之間的一種雙向溝通過程。在面試過程中,應試者并不是完全處于被動狀態。主考官可以通過觀察和談話來評價應試者,應試者也可以通過主考官的行為來判斷主考官的價值判斷標準、態度偏好、對自己面試表現的滿意度等,來調節自己在面試中的行為表現。同時,應試者也可借此機會了解除自己應聘的單位、職位情況等,以此決定自己是否可以接受這一工作等。所以面試不僅是主考官對應試者的一種考察,也是主客體之間的一種溝通、情感交流和能力的較量。主考官應通過面試,從應試者身上獲取盡可能多的有價值信息。應試者也應抓住面試機會,獲取那些關于應聘單位及職位等自己關心的信息。
3.面試內容具有靈活性。
面試內容對于不同的應試者來說是相對變化的、靈活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面試內容因應試者的個人經歷、背景等情況的不同而無法固定。例如,兩位應試同時應聘檔案管理崗位,一位有多年從事檔案工作的經歷,一位是應屆檔案管理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在面試中對前者應側重于詢問其多年來從事檔案管理方面的實踐經驗,對后者則應側重于了解其對該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以及在校學習期間的情況。
(2)面試內容因工作崗位不同而無法固定。不同工作崗位,其工作內容、職責范圍、任職資格條件等都有所不同,例如國家技術監督局的有關技術監督崗位和國家人事部的考錄崗位,無論其工作性質、工作對象,還是任職資格條件,都有很大差別。因此,其面試的內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面試題目及考察角度都應各有側重。
(3)面試內容因應試者在面試過程中的面試表現不同而無法固定。面試的題目一般應事先擬定,以供提問時參照。但并不意味著必須按事先擬定好的題目逐一提問,毫無變化,而要根據應試者回答問題的情況,來決定下一個問題問什么?怎么問?如果應試者回答問題時引發出與擬定的題目不同的問題,主考官還可順勢追問,而不必拘泥于預定的題目。
總之,從主考官角度看,面試內容既要事先擬定,以便提問時有的放矢,又要因人因“事”(崗位)而異,靈活掌握;既能讓應試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又不能完全讓應試者海闊天空地自由發揮,最好是在半控制、半開放的情況下靈活把握面試內容。
4.面試對象的單一性。
面試的形式有單獨面試和集體面試。在集體面試中多位應試者可以同時位于考場之中,但主考官不是同時向所有的應試者發問,而是逐個提問逐個測評,即使在面試中引入辯論、討論,評委們也是逐個觀察應試者表現的。面試的問題一般要因人而異,測評的內容應側重個別特征,同時進行會相互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