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法干警面試中,無論是結構化面試,還是無領導小組討論或是其他面試方式,最基礎的一項就是考查考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在面試的測評要素中,言語表達所占的權重為20%左右,居各項測評要素之首。言語表達考查的要點為“理解他人意思,口齒清晰、流暢;內容有條理,富邏輯性,他人能理解,并具有一定說服力;用詞準確恰當有分寸”。在考場上,言語表達能力強的考生比表達能力一般的考生更易獲得考官的認可,因為言語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出考生思維敏捷、知識面廣、心理素質良好程度等特征,能衡量考生是否具備政法干警從政的基本素質,從而影響考官對考生綜合素質的判斷。
在對報名參加面試培訓班的考生進行初次模擬測評時,我們培訓班的講師發現不少考生連話都不會講,或者是心理明白意思但表達不出來,或者是怯場,或者是答非所問,甚至是滿頭大汗。有的考生平時講慣了方言,無法流利地用普通話來回答問題,但一般情況下,面試必須用普通話來答題;還有的考生用一些比較新潮的詞語,外語、給力、神馬都是浮云等等,都不符合面試規范。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出良好的言語表達能力,在面試中打開成功的基礎一環呢?下面將介紹一些技巧,希望能對參加面試的考生有所幫助。
一、積累理論,以理服人
面試回答問題時不能空泛而談,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這就需要考生備考時做好理論知識積累,考場上才能有話可說。考生應多看政治理論性強的報刊和書籍以及時政類的新聞節目,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半月談》、《理論熱點面對面》、《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白巖松的《新聞1+1訪談》等。考生應積極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學會應用政治理論來回答面試題。可把一些政治理論觀點和術語摘抄下來并記熟,使之成為自己的語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論的恰當應用,可使考生的回答具有說服力,并使回答的內容提升到一個理論高度,體現出考生較好的政治素養。
二、善用技巧,打破套路
考生在初學時應學會一些套路,記熟一些答題常用模板,以及答題技巧,考生可參考借鑒各種輔導書總結歸納出的諸如“黃金法則”、“加分名句”之類的東西。譬如提出解決措施,常用的套路包括:一靠制度,二靠教育,三靠激勵,四靠監督……。但不能機械照搬,而應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運用。考生應分點回答問題,如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總之”等詞眼,采用總-分-總的答題結構,使回答的內容條理清晰。如組織管理類試題,最好是事前準備組織,事中協調控制,有監督、協調,事后總結提升,有總結。綜合分析類可適當使用一些名言警句,這能對言語表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口頭訓練,重視細節
要培養良好的言語表達能力,就基礎的一點就是要多讀、多說,尤其是對于不善于表達或普通話不流利的考生。加強口頭訓練,應從細節做起,我帶學生的時候經常讓學生去十字路口、菜市場等人多的地方進行早讀,以鍛煉言語表達能力。平時應加強朗讀,可讀些散文、詩歌、評論文章等,培養語感,糾正發音不清、咬字不準等毛病。要說普通話,力求聲音宏亮,發言準確,吐字清晰,控制好語速,說話時姿態自然、大方得體,表情、手勢也要恰當地配合,以增強說話的感染力。平時重視好這些細節,考場上才能細節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