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題法
結構化面試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每道測試題都有針對性地考查考生的某種素質和能力,包括:綜合分析能力、言語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職位的匹配行等。
所以,考生見到題目后,第一反應就應是,首先判斷清楚,問什么?怎么問?問此題的目的?明確此題的類型和要考的內容。然后,按照我們所講的每一類型題目的答題模式,有針對性地思考、回答。
2、角度法
考生在面試時,一定要站在公務員的立場、角度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般地說,可從下列幾個角度來答題:一是普通公務員的角度,就是把自己虛擬成公務員身份,站在政府立場,從公務員角度去思考回答問題。二是進入假定身份角度,有時題目會給考生假定一個身份或角色。三是站在考官的角度。從某種意義上說,站在考官的角度也是假定身份的一種,但因為考官身份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強調一下。
3、結構法
所謂結構法,就是答題要有層次,不能從頭到尾讓人摸不著頭腦,聽得一頭霧水。回答問題時不管是并列式,還是遞進式,都要條理化,比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力求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力求有條理,有很強的邏輯性。或許,考官一時走神,根本就沒聽你答題的內容,但據此,也可以給高分。
4、聯系法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考生在面試時碰到的題有的是練習過的,有的是生疏的,還有的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一時語塞、卡殼是常有的事。碰到這類題目,要緊緊把握兩個要點:一是聯系我們培訓時所講的答題模式,一是聯系我們個人的學習和生活、聯系社會,這樣就不會無話可說,也會說的有條有理、像模像樣。
5、提升法
同樣的題目,同樣的模式回答,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分數也分不出高下。這個時候要旁征博引,聯系現實,使自己的回答比別人高一點、深一點、廣一點,考生和考生的差別立即分別出來了。比如,可以引用理論作支撐,恰當引用觀點,或者好的歌詞、廣告詞、流行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