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領導電話公開的現象早已有之。2011年年底,長沙市的電話公示活動曾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并頗受好評,此舉在給領導干部提供密切群眾關系嶄新通道的同時,也為廣大群眾隨時反映情況創造了條件。但是,近日有報道說,公示的電話接聽率低,有的領導甚至直接說:打錯了。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其一,公開領導電話的初衷是為了服務公眾。首先,方便群眾辦事。有針對性的公開各部門負責人電話能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群眾的訴求能第一時間反映給有關負責人,這就等于是找到了主心骨,安了民眾的心。其次,公開電話號碼,能進一步增進領導干部與群眾的感情,群眾撥打電話反映問題,領導干部必須做到有問必答,而不是采取回避問題的方式,這樣能讓群眾感受到領導干部以民為本、心系群眾的情懷,話語親近了,問題解決了,干群關系和諧了。再次,能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的服務意識。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時間不拒接群眾電話,有的甚至在非工作時間也耐心解答群眾反映的問題,這體現了領導干部的責任心、使命感,也是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其二,領導電話公開以后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 公布干部的電話原本是為了方便干群之間的聯系,是密切聯群眾、走群眾路線的一大體現,應該說這一舉措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好經卻被念歪”了,部分領導能夠認真的解答問題,但是有些領導卻玩起了“躲貓貓”游戲,要么是回答“打錯了”要么是拒接電話,公示的電話打不進去,這樣做的結果是給民眾看到了希望,但又帶給了更大的失望。
其三,領導需要公開電話,更需要聯系群眾。領導們公開電話的目的就是能夠保持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社會底層,傾聽百姓心聲,關心群眾疾苦,盡力改善民生。如果只是被動地等候群眾來聯系自己,其誠意還待檢驗,是否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群眾心里還沒底;是否家長作風、權力傲慢,群眾還不得而知。只有“領導聯系群眾”,才表現出領導姿態的主動,反映出權力謙卑的誠意,顯示出公仆精神的熱忱。除了公開電話以外,領導定期接受群眾到訪,現場解決問題,也是聯系群眾的一個好方法。
[啟示]
公開手機號碼只是構建干群良性互動關系的一個載體,說到底還是為了加強群眾工作、密切聯系群眾。必須引起重視的是,一些地方的干群關系從過去的“魚水關系”變成了“油水關系”,有些領導干部自認為高人一等,從心底與群眾疏離隔閡,眼睛只盯著上面,看不到下面,其思想根源都與群眾觀念淡漠相關。倘如此,即便有了現代化的溝通工具,也沒法指望其發揮最佳效用。
所謂“無規則不成方圓”,要杜絕公示電話變冷的現象就必須建立起健全的懲罰機制,如果在老百姓打通電話以后,領導干部不接就應該啟動問責程序,對其進行嚴厲的懲處,只有如此,領導干部才不會把公示電話當作一場秀,而是一件實實在在應該做的事情,否則傷害掉的只能是民心,面對變冷的公示電話,又則能期待民心能夠熱起來。
[措施]
對此,專家建議:
一是完善平臺建設,改進服務功能。例如采用相對比較高端的呼叫中心系統,支持多條線路同時撥打電話,對來話辦理提供了有效保障。縮短辦理時間,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民眾的訴求不至于一窩蜂地涌到“領導熱線”上去;
二是簡化辦理流程,提高辦事效率。要制定措施,明確領導班子成員接聽公開電話的時間和方法,細化來話辦理程序、承辦單位、辦理時限責任。同時結合領導接話件反映的問題,及時整理總結一段時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剖析原因為領導決策提供信息。對“領導接話件”辦理結果嚴格督查程序,在辦結期限內及時將辦理結果以專報的形式反饋縣領導及時匯報辦理情況。
三是在合理監督的同時也要保證領導的個人權益。監督部門要及時跟進,出臺具體問責措施,一旦發現問題,當立予糾正。對受理的群眾反映的問題是否應設置辦理時限,對群眾態度不好、置之不理或者推諉扯皮者應當懲戒、以儆效尤等。與此同時,也要公平公允地主張領導的個人權益,擬定好可操作的工作規則,譬如該接怎樣的熱線、哪些時間可以撥打等。這樣在服務公眾的同時也要保證領導們的正常生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