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是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币驗樽》繂栴}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群眾住房問題。經過長期努力,我國住房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根據中國統計數據庫資料,197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僅為6.7平方米,到1989年上升為13.0平方米,2000年為20.3平方米,2005年為26.1平方米,2007年又升至27平方米。但我們也要看到,解決群眾住房問題是一項長期任務,還存在著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決、保障性住房總體不足、住房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問題。所以就如何進一步千方百計實現“住有所居”,攻克“房價貴”、“買不起房”等問題,重點需要做好以下三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制度建設。健全廉租房制度,全面落實我黨和國家就廉租住房建設出臺的一系列系列政策措施。升級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使更多的低收入者有能力承擔經濟適用房的支出,不斷改善住房條件、共享社會發展公共資源、增加低收入和困難群體的財產性收入。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舊住宅區的人性化政治。不斷優化老舊城區公共服務設施等硬件,同時,逐步升級現代化的物業管理理念等軟件體系,整理老舊城區不和諧的系列因素,營造人民滿意的住房環境。寬領域、多渠道的改善農民工的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可參照經濟適用房政策,建設中國特色的農民工住房制度體系。
第二,實事求是,科學引導和調控房地產市場向更加有序、健康的方向發展。堅定不移的堅持市場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不斷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住房建設體系。務必重視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有好又快發展的影響,把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住房條件的改善和房地產行業的自我發展作為衡量我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堅持推進住宅生態文明化,建設節能省地的綠色住宅。
第三,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切實落實全民“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標。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了我國住房制度和房地產發展的三條“總的指導原則”和具體的“四項措施”,對我國今后的房地產事業發展具有戰略指導意義。建立科學合理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引導居民適度消費。建立健全住房保障體系,重點解決低收入和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幫助中等收入家庭解決住房難問題,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提高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在貸款資金方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傾斜。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避天下寒士俱歡顏。實現住有所居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只有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制度建設、科學引導和調控房地產市場向更加有序、健康的方向發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才能切實有效落實全民“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