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13億人中有9億是農民。雖然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但是他們卻是一個受關照最少、受歧視最多、受傷害最深、社會地位最低的弱勢群體。中國根本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實質是農民的出路問題。
一位外國學者指出:“鄉鎮自主權在各種自主權中是最難實現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為了進行有效的防御,鄉鎮政府必須全力發展自己。”我國鄉鎮體制改革的成敗和農民自由發展的程度,取決于國家宏觀制度的設計和創新。從國家宏觀層面上來說,要統籌城鄉發展,盡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要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另一位學者指出,農民工問題是中國的大問題。過去毛澤東講過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實際上今天農民問題仍是中國建設的根本問題。他認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溝通城鄉貿易,都是農民工完成的,許多犯罪活動也是農民工干的,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原因就是農民工的權利沒有得到保障。
【作答要求】
給定資料羅列了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多種意見,其中反映了兩種不同思路。請你以“評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為題,寫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參考范文】
評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
長期以來,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老大難問題。由于農村的長期落后,農村自身的各種建設搞不上去,無數的農民至今仍然在物質貧困和精神貧困中掙扎。顯然,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全面發展的巨大阻力。在當今經濟市場化、社會法治化的形勢下,這一問題顯得更為突出、更為嚴重。它不但關系到農村、農民的前途和命運,更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發展大計。
在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上,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實施勞務輸出戰略,使農村剩余勞動力盡可能在城市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素質;另一種是著力于農村自身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諸方面的建設,使農村朝市場化、法治化和政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方向邁進,以改變當前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
第一種思路在目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貌難以得到根本改變的狀況下,不失為一種可行的策略。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絕大部分農村基本還處于自然經濟狀態,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無法在農村找到用武之地;而且,由于長期的落后,農村的各項事業很難完全靠自身的力量發展上去,農民的素質和能力難以在農村得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勞務輸出戰略,一則能夠使農民收入在短期內有一個明顯的增長,從而為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最基本的資金保障;二則能夠使廣大農民在城市的廣闊天地施展自己的能力,并使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在各種現代化生產和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這對于改變廣大務工者自身的地位和命運、發展和繁榮農村的社會經濟、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僅僅靠從外面“輸血”,是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后狀況的。所以,這一思路對于解決我國的農村農民問題來說,還是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只能居于輔助性的地位。
第二種思路相對于第一種思路來說,則具有很大的優勢。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依據,事物的變化發展從根本上來說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我國農村的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整個農村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諸方面,其艱難性和復雜性是不言而喻的,是需要廣大農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努力推進的。目前,我國農村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諸方面的發展狀況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很遠,需要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一點一滴、全面、積極、協調地推進。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農村朝市場化、法治化和政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方向邁進,最終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落后的局面,成為經濟、政治和文化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齊頭并進的嶄新世界。但建設這一工程需要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決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所以,這種思路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尤其是在廣大農民渴望早日改變自身的處境、實現自身的價值、維護自己的尊嚴的情況下。
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兩種思路是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它們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統一于促進農村的發展和繁榮、實現城鄉一體化,最終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戰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