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據《新聞晚報》報道,在一場大型招聘會上,記者看到小王,第一眼就認定“他”是一位“先生”: 干凈的平頭、一身西裝、打著領帶,行走、與人交談都是一副男孩子腔,惟一有點異樣的就是臉龐上秀氣的五官。經仔細“盤查”,才發現,“他”竟是一個地道的女孩子。
小王告訴記者,自己今年畢業,聽說目前一些用人單位比較青睞男生,為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得已只能“女扮男裝”。
隨后,記者悄悄跟著小王去應聘,一路走來,雖然前幾家單位都沒有提出只要男生,但一聽說面前這位條件不錯、精明干練的“先生”其實是個女大學生,多少都有點失望。一家房地產公司就明確拒絕了小王,理由是業務員最好是男性,而公司今后也不必為女員工休產假而煩惱。
【現狀分析】
這種被稱為“花木蘭重現”的奇特現象,首先應該是就業形勢嚴峻所造成的。今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高校畢業生699萬,比去年多19萬。而現有的崗位又是有限的,因此,整體而言,就業形勢很嚴峻。
第二個原因,就是一些企業和單位為了追效率圖省事,便在招人用工上面,有了明顯的重男輕女傾向。認為男性能干,事少,女性柔弱,事多。在少數招聘臺上,竟然還打出了“女性免談”的牌子,給前來求職的女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可以說,在就業壓力面前,女性所承受的重擔和面臨的困境,是遠遠大于男性的。這種在就業過程中呈現出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也是需要有關部門予以關注和干預的。
再一個需要自責的,就是女扮男裝的女大學生了。在一個男女政治地位一樣、經濟社會地位對等的現代文明社會里,盡管還殘存著輕視女性的種種偏見,可作為自強自立的女性,是完全有機會施展出個人才干的。
【對策】
針對當前存在的女扮男裝求職的現象,反映出的就是在現狀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就業歧視問題,如何才能解決就業難題,保障就業的公平性,建議如下:
首先,女性反思人生定位,打破功利思維,學會自立自強,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對就業歧視說“不”。當遇到明顯違反勞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就業歧視行為的時候,需要具有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意識,適時運用法律的武器,杜絕歧視行為產生。
其次,政府部門招聘要帶頭清理性別歧視條款,向女生敞開就業大門,給其他單位做好公平“示范”。同時要從法律法規層面,對歧視女性、無正當理由拒招女性的用人單位加大監督查處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矯正用人單位畸形用人觀,保障女性平等的就業權利。
最后,可以出臺優惠政策和激勵性措施,鼓勵用人單位招聘女職工,鼓勵女性自主創業,推動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用人氛圍,幫助女性找回就業尊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