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垃圾處理的措施:
第一,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堅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與城市的發展同步規劃,配套建設,協調發展。
第二,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合理布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縮小不同區域,不同城市規模的生活垃圾處理水平的差距。合理確定生活垃圾處理 設施建設規模,避免過度超前。
第三,科技攻關,技術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技術標準與評估體系,指導并促進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健康發展。二是組織技術創新,解決關健技術問題。針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組織技術創新、示范和推廣應用,組織實施關鍵技術與裝備國產化示范工程,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
第四,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一是要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深化環衛體制改革,促進生活垃圾產業化發展。二是完善收費制度,推進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工作。認真落實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全面實施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抓緊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價格、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降低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成本,扶持企業發展,減輕公眾負擔。三是研究開發低成本、長期融資工具。通過財政直接投入、補貼及稅收優惠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建立多渠道投融資體系。
第五,權責統一,健全管理保障。一是要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級地方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分工負責,爭取搞好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實施工作。二是規范項目管理,加快設施建設。嚴格執行基礎設施建設程序,加強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環境影響評價,保障項目順利實施。三是完善法規,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制訂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環保部門要加強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染物特別是垃圾填埋滲瀝液和焚燒尾氣排放的監督管理,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第六,加強宣傳教育,發動公眾,營造垃圾分類環境。要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體加強宣傳教育,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提高公眾參與生活垃圾資源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破解垃圾圍城難題,要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和長效管理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更加注重合理布局,分類指導,更加注重創新機制,加強監管,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實現垃圾綜合處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